关注自己的血压,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过去所谓的老年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已经走向中青年人, 甚至连一些中小学生也成了高血压的“俘虏”。青年人不应再对自己的血压状况过于自信,父母更不能再对孩子的血压毫不知晓。那么,应该如何关注自己的血压呢?
不应只停留在对成因的一知半解上
通过各种渠道,许多人都能够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高血压的形成原因,如遗传因素、吸烟、肥胖、高盐低钾低钙饮食、运动较少等。但有些人往往对这些原因了解得并不深入、不全面,容易将之简单化、绝对化。比如说,遗传因素并不意味着父母有高血压,自己也一定会患高血压,只能说明你是易患人群。再比如,摄盐量的多少对每个人而言并不一样,应区分不同地域、季节和环境,不必过分强调达到某种特定标准。
不要对各种各样的症状掉以轻心
高血压的不典型和多样性表现会使一部分人忽视其存在。有些人时常感到头晕、头涨、脖子发硬,他认为可能得了颈椎病;有些人时常失眠多梦、心烦意乱、记忆力下降,他觉得可能是得了神经衰弱;有些人时常感到双腿乏力、走路发飘,他觉得可能是得了腰腿疾病;更有些人把血压升高引发的不适归结为过度疲劳所致,认为休息一下就好了。事实上,这些症状的背后都有可能是血压升高在捣乱。
不能仅靠亡羊补牢
由于高血压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隐蔽的过程,也有一些人对此始终不重视。有的人认为反正没有不良感觉,血压高一点无关紧要。殊不知,防治高血压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重视,如果对高血压长期置之不理,很可能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从而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赵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