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打一针”没那么简单 □本报记者 朱永基 近日,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专题巡讲项目启动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讨论了《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呼吁医护人员和“糖友”要重视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 胰岛素注射装置、注射技术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据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不规范的注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包括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注射笔用针头重复使用、注射时手法错误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从而导致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 不要多次使用一个针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郭晓蕙教授:很多糖友血糖控制不稳定,问题出在看似驾轻就熟的“打一针”上。她指出,很多老年人在注射胰岛素时,重复多次使用一个针头,有人认为一个针头两块钱,成本高,舍不得丢弃;还有人认为更换针头有点麻烦,不愿意去换。目前市场上的胰岛素笔用针头是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标准设计制造的,重复使用会导致针头变钝、堵塞,出现打空针的现象,影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精确性,甚至还会引起脂肪增生。所以,为了能使注射效果达标,不要重复多次使用一个针头。 学会轮换注射部位 在胰岛素注射技术不规范可能导致的众多不良影响中,脂肪增生也需要关注。 脂肪增生是胰岛素注射治疗带来的一种未被深入研究的合并症,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血糖控制。该如何避免脂肪增生呢?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陆菊明教授:若按照正确的方法大面积轮换注射部位,能有效避免产生脂肪增生,帮助胰岛素更好地吸收。注射部位的规范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以及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不同注射部位的轮换是指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间的轮换;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则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应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等现象,应立即避开该部位直至上述现象消失。使用较短的针头能降低肌肉注射风险,减少脂肪增生的风险。4mm超细超短型针头多数情况下无需捏皮,可以单手操作,这将使注射更简单。 此外,4mm的针头设计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可轻松实现大面积注射部位轮换,预防脂肪增生的发生。 呼吁全社会管理废弃针头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内分泌科房辉教授:随手扔弃注射针头的现象很普遍,这样的情景会让清洁工扎伤,严重的话会让清洁工受到感染。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公共场所设置专门收集针头的地方。希望全社会关注医疗废弃物丢弃现象,做到合理管理废弃针头,保证糖尿病注射全链条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