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也称为立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在人立位时血压显著下降,可伴有脑缺血症状;平卧位后,血压回升,症状消失。
人在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下肢血管贮血增多,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减低,上身血压下降。机体通过神经反射调节,使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增快,促进周围静脉血回流的机械作用加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纠正上述的血流动力变化。但如上述代偿机能失调,上身血压将显著下降,当收缩压降到50mmHg以下,导致脑循环灌注不足,就会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并不一定都要用药物进行升压,患者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等长握拳 手握挤压一条卷起的面巾或仅用力握拳维持30~40秒即可。
紧绷肌肉 可以减少外周循环汇集的血量,增加回心血量。
缠绕腹带 减少内脏循环中汇集的血量,增加回心血量。
抬高下肢 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提高心输出量。
渐变体位 体位改变时,应有足够的自主神经适应时间。
迅速蹲踞 促使静脉回流血量及每搏输出量短时间增加。
穿弹力袜 减少下肢汇集的血液,增加回心血量。
快速饮水 快速摄入约500毫升饮用水可使血压在5~15分钟内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