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衣晓峰)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关咏梅教授主持的《细胞培养中甾类激素对纤维蛋白溶解因子分泌的调节》课题,首次探讨了纤维蛋白溶解因子、甾类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揭示了激素对纤维蛋白溶解因子的调节作用。这项成果前不久获得2007年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器官和腹膜。该病一般仅见于育龄妇女,以25岁~45岁女性多见,发病率在10%左右,通过手术、药物及其他手段治疗后复发率仍在40%左右,且约40%患该病的妇女存在不孕问题。多年来,各国妇产科专家积极探讨其发病机理,但始终没有清晰明了的答案。
关咏梅从研究策略入手,在国内外首次着眼于激素在体外条件下对3种纤维蛋白溶解因子,即尿激酶纤维溶酶原激活剂(uPA)、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的调节作用,进而比较这3种因子在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及健康妇女的子宫内膜间的差异,同时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间的差别,以期揭示其发病的奥秘。
研究表明,从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分离培养的基质细胞中,可分泌、释放出大量的uPA、PAI-1以及低水平的uPAR,但与子宫内膜基底细胞的分泌水平有所差别。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分泌PAI-1起升调节作用,但在异位内膜组织中不存在此现象。研究还首次发现,盐酸雷罗昔芬可影响纤维蛋白溶解因子的释放。这些科研结果摸清了激素受体在该病患者体内的分布,为临床逆转和该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与此同时,课题采用的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系统,可使腺上皮细胞在体外存活8天~12天,为体外的激素刺激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从而成功解决了当今细胞培养学中的一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