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 丹)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丰有吉提出,随着以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为代表的宫颈癌病因学预防措施逐步在全球推广应用,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预防策略,正在逐步转变为病因学预防,即针对诱发癌症的高危因素进行更早期的干预,以达到预防目的。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因其发病率高,长期位居妇科恶性肿瘤前3位。近年来,继HPV被确认为引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后,HPV疫苗的应用实现了防患于未然的理想预防模式。
丰有吉指出,目前,雌激素、孕激素联合应用是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唯一策略。然而,近年来研究证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而代谢综合征的基础病变是胰岛素拮抗。因此,一旦证实胰岛素拮抗与子宫内膜癌有因果关系,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预防将成为现实。
此外,卵巢癌已知的高危因素包括持续排卵、促性腺激素诱导及遗传因素。已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使用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但口服避孕药能否在临床推广使用于卵巢癌预防,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加以证实。
丰有吉强调,在上述病因学预防措施尚未得到循证医学验证之前,早诊早治仍是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主要预防手段。而在HPV疫苗尚未在我国推广使用之前,医生和社会公众依然要重视宫颈癌的早诊早治。
此次学术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