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为6%~7%,在超过35岁的高龄孕妇中,这一比例更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强调,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远期影响不可忽视,“糖妈妈”和她们的孩子日后患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几率都较常人更大。
高危孕妇必要时应做两次“糖筛”
杨慧霞教授说,所有孕妇都应在孕24~28周进行50克葡萄糖负荷试验(50gGCT),来筛查妊娠糖尿病。做这项检查时可以不必空腹,但要求将50克葡萄糖粉溶在200ml水中,并且在5分钟之内喝完,1小时之后抽血查血糖水平。如果“糖筛”不过关,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糖耐量检测。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孕妇就应该开始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
对于年龄超过30岁,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即便第一次“糖筛”结果正常,必要时在孕32周时还应再做一次筛查或者葡萄糖耐量试验。另外,为及时诊断出孕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所有孕妇孕早期进行空腹血糖检查,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即可诊断为孕前糖尿病。
饮食不当可能导致饥饿性酮症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孕妇就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血糖。目前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饮食、运动控制和在饮食、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杨慧霞教授教给“糖妈妈”们一个调整饮食的小窍门:定期称体重。对于理想体重(身高-105)的“糖妈妈”,孕期体重增长应在11.5~16公斤,孕中晚期体重每周增加应在0.35~0.50公斤。而超重或肥胖的“糖妈妈”则要控制得更严格一些,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应在7~11.5公斤,孕中晚期体重每周增加应在0.23~0.33公斤。提醒“糖妈妈”,控制饮食不能过度严格,以免产生饥饿性酮症。一旦酮体产生,不但对孕妇会有影响,还将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进而对胎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别担心胰岛素治疗影响胎儿健康
杨慧霞教授指出,“糖妈妈”如果在饮食控制和运动3~5天血糖仍无法达标,或饮食控制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血糖又超标,就必须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并一直持续到分娩。目前最符合生理要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基础胰岛素联合餐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但很多“糖妈妈”担心孕期用胰岛素对宝宝有影响。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胎盘,因此不会影响胎儿健康。另外,大多数怀孕前血糖正常的“糖妈妈”在生完宝宝之后血糖都会恢复正常,不需要再使用胰岛素,所以也不存在“用了就撤不下来”一说。
链接 由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和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全国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作为执行方,诺和诺德公司支持的“妊娠合并糖尿病规范化诊疗促进合作项目”日前在京启动。该项目将分批在全国15个城市建立45个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中心,对高危患者进行筛查。诊疗中心还将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设置绿色通道,方便糖尿病孕妇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