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严肖华 本报记者 高 列□
9月11日,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刚刚诞下一子的费女士,因产后出血被诊断为羊水栓塞。一场与死神“掰腕子”的抢救拉开序幕。在50余位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7个小时后,苏醒的费女士向医务人员打出“V”型手势,表示“我们胜利了”。
9月11日凌晨,即将临盆的费女士被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的医务人员推进产房,5时,孩子顺利出生。产子之后,一名医务人员发现,费女士有少量出血症状。
“发现产妇产后出血后,我们很快诊断是由羊水栓塞引起的。”该院副院长祁淑英说,如果想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拽回来,关键在前10分钟的抢救黄金期,此外,还需要多学科之间的通力合作。
确诊后,医院立即启动急救预案,并在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的协调下,组织多名医院人员参与急救。青海省人民医院ICU专家张斌、石青军,青海大学附属医院ICU专家张呈祥赶到该院,参与救治。
负责各个环节抢救的医务人员赶到时,病人血色素检测值已从12降到2,血小板检测值也只有3.5。由于凝血机制障碍,病人需要大量输血。该院立即向青海省血液中心寻求帮助,血库紧急调运了56袋共计1600毫升血液。
抢救过程中,该院通过青海省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向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寻求帮助。了解病人的情况后,专家认为切除子宫是最稳妥的治疗方案。“有了专家的指导,治疗就更明朗了。”祁淑英说。经过27个小时的抢救,费女士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在这场与死神的博弈中,家属的积极配合也起到关键作用。祁淑英说:“起初,家属对于突如其来的疾病并不理解,在告知是羊水栓塞后,他们才知道病情的危重,表示予以配合。为了让家属放心,我们单独设立了抢救区。每来一位专家,我都会给家属做介绍,并让他们了解整个抢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