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扭伤,民间称为崴脚。不少人在足踝部扭伤以后,便使劲揉搓或用热水洗脚,以活血消肿,甚至强忍着疼痛走路活动。殊不知,缺乏正确合理的处理方法往往会加重伤情。受伤局部肿胀是因为伤处的血管破裂出血与渗出的组织液淤积在一起形成血肿,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停止出血和渗液。如果受伤后立即使劲揉搓,热敷洗烫,强迫运动,可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破裂,以至形成更大的血肿。那么,足踝扭伤后应该怎么处理呢?
分清伤势轻重 一般说来,如果足踝扭伤后能勉强走路,说明扭伤为轻度,可自行处置;如果扭伤后足踝部活动时疼痛剧烈,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并逐渐肿起来,说明扭伤很有可能已经伤及了骨头,应立即去医院拍片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正确进行热敷和冷敷 热敷和冷敷虽然都是物理疗法,但作用却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如果使用的时机不对,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扭伤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应该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凝血,控制伤情发展,等出血停止后再热敷。热敷可以使扭伤处周围的淤血消散。如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呢?原则上以伤后24小时为限。另外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疼痛和肿胀趋于稳定,不再继续加重;抬高和放低患肢时肿胀的感觉差别不大;伤处的皮肤由略高于正常部分变成无明显差别。以上几点都可作为判断出血停止与否的依据。
正确按揉扭伤部位 扭伤初期用手掌按压局部,压力以虽疼但尚能忍受为宜,时间是持续按压2~3分钟,然后缓缓松开,稍停片刻后重复操作。每5次为一节,一天做3~5节。受伤24小时后用手掌或拇指指腹对局部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揉动,方向是以最肿处为中心,向周围各方向揉;每次2~3分钟,每日3~5次。
适当活动 扭伤初期,肿胀和疼痛逐渐加重,应立即停止活动,抬高患肢。待伤情趋于稳定后,可抬高患肢进行足踝部的主动活动,但是禁止做可以引起剧烈疼痛方向的活动。等到肿胀和疼痛逐渐减轻后,再下地走动。活动时间要先短一些,适应后再慢慢增加。
合理用药 扭伤初期,一般不需要内服药物,也不宜外敷活血药物,以免流血更多,肿胀加重。必要时用点“好得快”喷撒伤处,会觉得舒服些。24小时后,可以内服云南白药、跌打丸、三七片等,再配合外敷五虎丹或涂擦红花油、伤痛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