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刚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我国每年有十几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并且呈年轻化趋势,以36岁~50岁最为集中,占患病人数的57%左右,并且以41岁~47岁的女性为数最多。 另据统计,世界范围内,宫颈癌80%的新发病例和84%的死亡病例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农村,宫颈癌居女性死亡病因的第10位。因此可以说,宫颈癌是相对贫困落后的地方,尤其是我国农村的一个威胁妇女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 因此,宫颈癌也引起了我国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教授魏丽惠介绍说:“2006年我国就已经开始对农村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希望通过10年的时间对大概1亿的农村妇女免费筛查。”魏丽惠介绍,筛查的目的主要是把一些没有发病的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将宫颈癌控制在癌前阶段和宫颈癌早期阶段,以便使此类人群能够及时得到治疗,降低日后进展为晚期宫颈癌的风险。 宫颈癌根治 路并不遥远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万希润介绍,宫颈癌是一种病因非常明确的癌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明确的关系。研究发现,99%以上的宫颈癌患者都有HPV暴露。宫颈癌的进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HPV感染后,病毒要经过3年~5年才进入到细胞里面,持续感染会引起细胞形态变化,从而出现癌前病变。而从癌前病变到进展为宫颈癌又需要约10年或更长的时间。 魏丽惠教授介绍,宫颈癌癌前病变可分为低级别(CIN 1)和高级别(CIN 2/3)。低级别癌前病变并不作为治疗目标,可以通过筛查进行密切监测;由于高级别的癌前病变发生宫颈癌的风险较高,所以必须进行治疗。 “实际上,就算进展为宫颈癌,如果早期得到治疗的话,疗效还是很好的。”万希润说:“宫颈癌一期治愈率为80%~90%,但是如果发展到四期,治愈率则低于10%。” HPV疫苗 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由于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所以是可以预防的。研究显示,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据魏丽惠介绍,研究发现,70%左右的宫颈癌都是和HPV16、18型相关;如果有疫苗可以预防这两个类型的HPV感染,就可以预防60%~70%的宫颈癌发生风险。2006年,默沙东公司率先研制出四价疫苗,经美国FDA批准,开始供应于市场。该四价疫苗除了可以预防HPV16、18型感染外,对HPV6、11型也有预防作用。虽然6和11型HPV不导致宫颈癌,但是可导致湿疣的发生。2015年4月,默沙东公司又在美国上市了HPV6、11、16、18、31、32、45、52、58型的九价疫苗,将90%以上的宫颈癌高危型别全部覆盖了。 万希润介绍,女性主要通过性生活感染HPV。因此,推荐首次发生性行为前的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WHO建议,HPV疫苗的目标人群为年龄在9岁~26岁的年轻女性,最适宜接种的年龄为11岁~12岁。然而不少国家、地区都放宽了宫颈癌疫苗的接种时间。香港卫生署于2010年将四价宫颈癌疫苗的适用年龄由9岁~25岁放宽至9岁~45岁;澳大利亚FDA也已将疫苗的适用年龄放宽至45岁。 已经推广接种的国家的研究显示,接种四价疫苗后,HPV16、18两个高危型感染的患者数明显下降,大概降低50%;另外,HPV湿疣的感染率下降了90%左右,这使生殖器湿疣几乎从年轻人中消失。“通过国外8年的接种经验,我们已经看到宫颈癌癌前病变的下降,但是要想看到宫颈癌发生率的下降,估计需要10年~12年的时间。”魏丽惠说:“评价任何一个疫苗成功与否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像乙肝疫苗,到了20年后的今天,我们才看到了它的益处。宫颈癌的发病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因此,我们需要时间来衡量接种HPV疫苗的成效。” HPV疫苗已在多国上市 一方面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HPV疫苗大幅降低了HPV感染患者数量的事实,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内地女性热衷到港澳地区接种HPV疫苗。那么,中国内地的女性何时才能在家门口接种HPV疫苗? 对此,魏丽惠教授介绍,HPV疫苗上市8年多,已经证明预防HPV感染是有效的,而且是安全的。和其他疫苗一样,HPV疫苗在注射之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头晕、局部红肿、发烧等症状,这些都是注射疫苗后的正常现象。目前,我国的HPV疫苗正处于获准上市前的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因此,HPV疫苗在我国上市还需时日。 即使我国目前还没有HPV疫苗,但仍然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手段进行预防。万希润说:“HPV是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因此可以采用安全的性行为进行预防,比如避孕套。此外,还要洁身自好。更重要的是,要重视HPV感染和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筛查,做到定期检查。如果发现了被HPV感染,要进一步确定是否到了癌前病变的地步,从而能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