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别让青光眼偷走视力

2018-12-11 18:10:14浏览:13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王宁利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仅次于白内障,同时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因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 王宁利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仅次于白内障,同时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因素。据统计,目前全球有7000万青光眼患者,全球因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总数的50%。我国青光眼发病率为0.68%,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65岁之后可达4%~7%。

  早诊治可降低致盲率

  青光眼通常被称作“盗取视力的小偷”。在患病初期因为没有症状而被忽视,当病情进展到晚期,患者才会察觉,此时视觉非常重要的部分已造成无可挽回的丧失,导致眼盲。

  青光眼就如同一辆没有倒车挡的车,对于周边视力及中心视力的损害是进行性的。仅就目前医疗水平来讲,大多数青光眼患者是不能够被彻底治愈的。但医生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刹车挡”,控制疾病的发展。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就有可能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

  不痛不痒也会得青光眼

  青光眼通常是以眼压升高、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等原因造成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长时间的眼压高会损害部分或全部视神经,减少视神经向大脑输送信息的质和量,患者的视力就会逐渐减退或失明。

  青光眼可以分为慢性青光眼和急性青光眼。很多人查出青光眼后,都不相信自己患有青光眼。因为他们的眼睛并没有任何疼痛感觉,而且视力也正常。其实,这类患者就属于慢性青光眼患者。他们的视力从周边开始下降,做普通视力检查的是眼部中心视力,所得出的结果只是代表中心视力正常。而此时这类患者的眼压正在升高,会先对眼内最弱的细胞进行损害,然后逐级破坏,致使患者眼睛的视野越来越窄,最后致盲。慢性青光眼患者的症状不易察觉,等到自觉视功能受到影响时才来治疗为时已晚。

  头疼、呕吐别忽视

  急性青光眼患者会突然出现头疼、眼胀等症状,但患者通常会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一个60岁的老人由于过度疲劳,突然剧烈头疼、呕吐,到内科检查时被疑为急性脑血管病,进行了头部CT等检查后没有发现问题,再经过详细检查后才确诊为青光眼。然而,此时已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视功能损害。更严重的是,有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腹泻,常被当做急性胃肠炎治疗,用了急性青光眼患者绝对禁忌使用的阿托品、654-2(解痉药)等药物,并进行大量的静脉输液,导致病情的迅速恶化。

  部分患者会遗传

  有一个12岁的女孩,父亲40多岁患有青光眼合并口腔疾病,牙齿发育异常,并已经基本失明。由于父母没有过早意识到青光眼的遗传性,等到孩子12岁视力模糊时才来医院就诊,经检查也是青光眼合并口腔疾病,此时孩子的视力已经受到很大的损害,家长后悔莫及。

  根据青光眼危险性和遗传性,可将患者分为三个危险级别:

  一级危险人群: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青光眼家族史或一只眼已患有青光眼,同时从来没有带过眼镜的远视患者,性格上出现明显的极端化,常出现头疼、雾视现象等。这类人群患有青光眼的比例较高。

  二级危险人群:有青光眼家族史,年龄在35岁左右,但眼压波动幅度较大,视力不明原因的下降,视野逐渐变窄。

  三级危险人群:无青光眼家族史,年龄较小,但看东西时色彩对比度下降,伴有眼胀者。此时出现这种状况,属于青光眼的早期,及时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青光眼发病具有遗传性,常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并且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青光眼患者的亲属,更应该尽早进行检查,从而得到预防和尽早治疗,避免视功能发生严重和不可挽救的损害。

  “大眼睛”婴儿可能是青光眼

  根据青光眼的主要种类可以分为: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混合型青光眼。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有患青光眼的可能性。如果婴儿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但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易哭闹、饮食差或呕吐等症状,就有可能患了先天性青光眼,这双大眼睛就可能是由于眼压过高造成的眼球扩张、变大。

  学会自测  保护视力

  青光眼检查应列入常规的眼科检查项目。大多数人在35岁左右就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时再进行一次检查,40岁以后每隔2~3年检查一次,60岁以后每隔1~2年检查一次。由于青光眼的分类复杂,其诊断需进行的检查种类也较多。最为基本的检查项目包括:眼压检查、眼底检查、前房角检查、视野检查。青光眼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激光及手术三种方式,各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

  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进行自我检测:将双手轻压眼球,感觉眼球的硬度,如果一侧眼球的硬度比另一侧眼球硬度大,就要引起注意,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来讲,眼球的弹性越大,眼压越小。

  (李新萍  宫小飞整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过敏性和物理性皮肤病

上一篇:

得了疝气不手术行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