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 屠规益
据报载,某医院对一例咽旁间隙神经鞘瘤(4厘米×5厘米×2.5厘米),用上颌骨外翻治疗,手术历时5小时。其实,这样的病例手术入路适宜选择颈侧切口。
手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以往耳鼻咽喉科医师习惯从口咽部进入,切开口咽壁后用手指伸入术腔解剖。由于术野小,无法明视,盲目掏挖,常误伤血管或损伤颅神经,造成本可以避免的并发症。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一美国医学代表团来到我院访问,在病房看到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住院。耳鼻咽喉科医师和头颈外科医师对于如何手术、经口还是从颈部入路,见解不同,就在病房争论起来。
随着耳鼻咽喉科发展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医师对颈部解剖更熟悉,手术参与更集中。近年来,从颈部切口做咽旁间隙肿瘤已成常规,且在专科杂志多有报道。
上颌骨外翻入路是近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韦廉教授首创、适用于鼻咽部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是放射治疗后未控制的鼻咽癌治疗。对于鼻咽部肿瘤,由于部位深在,没有更好的暴露办法,上颌骨外翻是一个好的进路。但这一手术不宜用在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上。因为第一,上颌骨外翻后复位,操作复杂,手术创伤大,术后面部鼻侧、上唇留有切口疤痕。有的医师手术操作不当,会造成上颌骨坏死,使患者终身残疾。手术费时(本例用5小时)。第二,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如果从颈部做,是一个无菌手术;如果经咽部入路,成为沾染手术,感染机会增加。
影像学诊断目前可以在术前定位确诊。外科医师应该熟悉颈部解剖和咽旁间隙肿瘤的病理变化,以便顺利从颈部手术,一般用2小时即可完成。咽旁间隙肿瘤大多为良性,如果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应该加用术后放疗或化疗。
由于咽旁间隙肿瘤少见,一般外科医师难以积累很多临床经验。在综合医院,应该由二级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属下、三级学科的头颈外科医师处理;在肿瘤专科医院,由头颈外科处理。这才真正形成专业化,让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