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不可忽视的腺病毒肺炎

2018-12-11 18:31:59浏览:36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3型病毒多致重症肺炎   腺病毒肺炎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6个月至两岁的婴幼儿,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
3型病毒多致重症肺炎

  腺病毒肺炎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6个月至两岁的婴幼儿,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尤以北方各省多见,病情严重者也较南方为多。腺病毒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粪口传播。近几年发病率有所回升,甚至出现了变异株。

  已知腺病毒有41个血清型别。从我国各地住院患儿的病原学观察,均证明3型和7型腺病毒为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而重症及死亡病例多为3型,7型者相对较少。

  详细检查不难确诊

  一般腺病毒肺炎的潜伏期是3~8天,多数急性起病,突然发热,初为中低热,1~2天高热39℃以上,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规则的高热。多数患者最高体温都超过40℃。大多数患儿自起病时即有咳嗽,往往表现为频咳或轻度阵咳,同时可见咽部充血,但鼻卡他症状多不明显。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多开始于第3~6天,逐渐加重。重症患儿可以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及口唇青紫。

  查体肺部叩诊浊音,浊音部位伴有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管样呼吸音。初期听诊大多先有呼吸音粗或干啰音,湿啰音于发病第3~4天出现,逐渐增多,并经常有肺气肿征象。重症患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多见于第2周),无继发感染者渗出液为草黄色,不混浊;有继发感染时则为混浊液,其胸水白细胞数多超过10×109/L。个别病例会出现嗜睡、萎靡等,有时烦躁与萎靡相交替。严重患儿在中晚期可出现半昏迷及惊厥。部分患儿出现头向后仰,颈部强直。除中毒性脑病外,尚有一部患儿是由于腺病毒所致的脑炎,故有时需做腰穿鉴别。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较低,绝大多数病儿不超过12×109/L(12000/mm3),中性粒细胞不超过70%,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及四唑氮蓝染色较化脓性细菌感染时数值明显低。

  X线形态与病情、病期有密切关系。肺纹理增粗、模糊为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表现。肺部实变多在发病第3~5天出现,可有大小不等的片状病灶或融合性病灶,以两肺下野及右上肺多见。发病后6~11天,其病灶密度随病情发展而增强,病变也增多,分布较广,互相融合。

  重症患者预后不良

  轻症的腺病毒肺炎一般在7~11天体温骤降,咳嗽等其他症状也较快消失,唯肺部阴影需2~6周才能完全吸收。重症病例常于病程的5~6天出现明显的嗜睡,面色苍白发灰、肝肿大显著、出现喘憋等症状,肺有大片实变,部分患者有心力衰竭、惊厥、半昏迷。恢复者于病程10~15天退热,骤退与渐退者各占半数,有时骤退后尚有发热余波,经1~2天再下降至正常。肺部病变的恢复期更长,需1~4个月之久,3~4个月尚不吸收者多有肺不张,日后可能会发展成支气管扩张。部分重症腺病毒肺炎度过急性期后逐渐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单侧透明肺或支气管扩张等后遗症。

  尚无特效防治方法

  腺病毒肺炎无特效治疗办法,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护理,保持病儿居室安静及空气的新鲜流通,室温22℃左右为宜,最佳相对湿度为45%~55%。病儿应有充足睡眠,饮食要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吸收。

  对于腺病毒肺炎的预防,国外有小规模采用3、4、7型腺病毒口服减毒活疫苗预防腺病毒肺炎,已证明有预防效果,但尚未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骑共享单车警惕妇科炎症

上一篇:

男婴脑组织薄如纸切除深藏肿瘤获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