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娘胎里的胎儿,产检时被发现胸腔里跑进了一堆肠子。最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一刚出生的婴儿进行产时宫外手术,修补了先天“漏洞”。
32周发现膈肌开“天窗”
怀孕32周时,杨女士在医院做产前检查,医生告诉她胎儿有先天畸形,隔离胸腔和腹腔的膈肌开了“天窗”,腹腔中的很多肠管通过这个“天窗”“溜”进了胸腔,导致婴儿肺组织发育不良,心脏受挤压往右移动。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外科连晃主任说,这是一种很严重的新生儿先天畸形,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2000~1/5000。出生后由于肺换气功能明显降低,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引起新生儿死亡。对于这样的先天畸形,只有手术修复才能解决问题。连晃说,以前是等断脐后再找时间手术,如果患儿能在呼吸机下度过48小时,手术成功率能达到80%以上,否则只有一半的机会存活下来。但是断脐前胎儿的所有氧分和血氧都由母体供给,断脐后所有的循环和血氧交换都要靠自己。这个胎儿先天肺部受压、萎缩,胸腔又被占据,肯定无法自主呼吸,因此必须在断脐前插上气管,用呼吸机代替呼吸。
分娩后当即手术修补
当怀孕39周的杨女士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剖宫产手术时,妇产科、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也已做好了准备。
切开产妇肚皮后,3000克的男婴连着脐带被抱出来,护士立即为他进行气管插管。由于新生儿全身上下都是胎脂,异常滑溜,气管插管后无法固定于脸部。时间非常紧迫,护士临时拿了些生理盐水和纱布擦拭婴儿的脸部,才勉强把气管固定住。婴儿手术前需要抽血化验,由于刚出生的婴儿自身血液很少,护士就先抽取了脐带血,但是没想到抽出来不到30秒,血液就凝固了,不能用于检验。后来凭借娴熟的经验,护士一手压在婴儿手上的血管感受脉搏,一手拿着针头穿刺抽血,才抽出了血液。成功为婴儿接通呼吸通道后,儿外科的医生立即为其进行膈肌修补手术,把跑进胸腔里的肠管复位回腹腔,同时缝补上直径5厘米的“天窗”。随后,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逐渐正常。
产时宫外治疗有适应证
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新生儿畸形治疗新模式——产时宫外治疗。对特定的胎儿畸形,产时宫外治疗在不增加母体风险的情况下,可明显改善新生儿预后。产时宫外治疗具体的做法是,剖宫产时在脐带没有剪断之前,立即给孩子插上气管导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起人工呼吸通道,然后才剪断脐带,为新生儿进行畸形手术。
产时宫外治疗最早用于治疗患有先天性膈疝的胎儿。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很多胎儿先天性畸形得到早期的宫内诊断,为这一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连晃主任说,与常规的小儿外科手术不同,产时宫外治疗主要适用于出生后即刻对新生儿产生致命威胁的先天性畸形,如颈部巨大的淋巴管瘤或心血管疾病,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儿先天畸形都适用。 (高树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