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儿童出现“三多一少”易被误认为长身体

2018-12-11 19:00:47浏览:67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80%都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但由于患者多是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往往
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80%都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的症状,但由于患者多是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往往被认为是长身体,很多患儿都是出现了酮症酸中毒才被发现。在日前召开的“中国1型糖尿病整合医疗管理模式”项目启动活动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指出,孩子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饭量增大、消瘦等现象,家长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长身体、课业负担重”所致,而忽视早期诊治。另外,也要留意那些不典型的症状,如皮肤瘙痒、干燥,饥饿、疲倦、乏力,皮肤反复发作的疖肿,伤口不易愈合,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模糊,怕冷,胸闷心慌且活动后加重,尿路感染或咳嗽迁延不愈等,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当及时到专科医院查明原因。

  翁建平教授解释说,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难度更大,治疗中最大的困扰就是控制血糖波动。因此,模拟体内正常的胰岛素生理曲线给予外源胰岛素成为治疗的关键。但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外源注射胰岛素很难做到,不仅由于操作麻烦使患者依从性差,而且剂量不易控制,极易造成低血糖昏迷。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和尽可能减少疾病造成的不便和心理影响,翁建平教授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与每日多次测量、注射相比,胰岛素泵能更加灵活地应对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美国50%的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另外,翁建平教授特别提醒1型糖尿病患儿家长,要让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尽早度过心理关。在现阶段,由于患者可能在升学和求职、公务员考试时遇到障碍,因此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疾病,这同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一样重要,可以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翁建平教授说,目前1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只有终身使用胰岛素一种。每天数次检测血糖、注射胰岛素已经给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心理阴影,一旦遭受社会的歧视,往往会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沉重的打击。

  国外对1型糖尿病近90年的治疗经验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的前10年,首位致死因素是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等。酮症酸中毒包括多尿、烦渴、乏力,明显脱水,恶心呕吐、食欲低下,精神萎靡、神志恍惚,头痛、嗜睡,呼吸有烂苹果味(丙酮味)等典型症状,需要马上抢救。但是,若按照标准疗法在患病初期就通过强化教育、强化管理,通过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那么患者不仅可以免受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正常生活,而且可以享受和非糖尿病患者一样的寿命。(王  超)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鼻咽癌”早期信号

上一篇:

2014年中国听力论坛举办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