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泽林 通讯员熊思思)相较普通血型,“熊猫血”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更难救治。日前,一名比“熊猫血”更罕见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下成功获救。
8月29日,一名孕妇在海南省万宁市某农场医院顺产一名男婴。出生当日,该男婴出现较重的黄疸并逐渐加重,肝脾脏器肿大。当晚9时多,患儿被转送到海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抢救。在常规检测无法确定患者血型的情况下,该院启动特殊血型检测,结果显示,新生儿和母亲的RhCc、Ee血型不合,即患儿患有Rh(E、c)血型不合溶血病。
该院输血科主任夏兰介绍,这是海南省发现的首例Rh(E、c)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例。确定血型后,该院决定为患儿进行换血治疗。但因该血型极其稀有,海南省血液中心从未做过此种类型的混合血,配血十分困难。为此,海南省血液中心紧急启动特殊程序,筛选出E、c抗原阴性血液,制备了600毫升含B型RHE、c抗原阴性红细胞和AB型血浆的混合血,于8月30日6时30分送至海南省人民医院,此时是新生儿出生后29个小时。该院输血科、新生儿科和海南省血液中心立即为患儿换血,使患儿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