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鼻中隔术后仍不通气 可能是心病

2018-12-11 19:04:29浏览:8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马先生是个老病号。他初来就医时34岁,曾因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而进行了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但
马先生是个老病号。他初来就医时34岁,曾因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而进行了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但在手术半年后他仍感觉有鼻塞及流少量清涕,在独处或躺着时加重,他强烈要求再次手术。通过鼻内镜等相关检查,医生未见明显异常,鼻腔通畅无宽大,遂考虑患者有“主观性鼻塞”的可能,经过对症治疗及心理辅导后,症状明显缓解。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有的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过度关注或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及信任等,产生了一些与客观检查并不相符的躯体不适或心理问题,使疗效打了折扣,甚至引起误会。这是摆在医患双方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尤为突出。

  手术可以矫正偏曲

  鼻中隔偏曲者大多是在其生长发育期受到外力作用,或鼻支架骨各部发育不同步互相挤压形成,发病率可高达60%,有“C”型、“S”型,还有其他复杂偏曲。正是这种解剖结构的异常,使空气对双侧鼻腔的刺激不均衡,进入体内的活氧量也随之减少,造成慢性缺氧。久而久之,可能引发多种鼻部疾病,如各类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囊肿、鼻出血等,患者常出现鼻塞、头痛、嗅觉障碍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有血压升高、打鼾等问题。

  目前,在治疗上多采用三线减张法术式,即把鼻中隔软骨的前、后、下三面做少量的减张切除,使鼻中隔软骨及各部骨质回归中线,让偏曲得以矫正。

  即便如此,鼻内镜手术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患者本人又强烈要求手术的,而且排除手术禁忌证、符合适应证的,方可考虑手术治疗。

  做了手术为何仍然感觉不通气

  有的患者在术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觉鼻腔通气不畅,究其原因大体上有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① 手术后鼻腔黏膜及其纤毛都要经历水肿、渗出、再生、修复及上皮化等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大约有三个月,所以在恢复过程中有鼻塞是正常的。② 除鼻中隔偏曲外还伴有其他结构异常,如钩突肥大、中鼻甲反向弯曲、下鼻甲肥大等,未同期处理,术后可能仍有鼻塞。但对合并下鼻甲肥大者,是否要同期处理,目前尚有争论。③ 若在术中矫正不够彻底,或出现鼻中隔血肿、切口愈合不良以及结痂积存等情况时,也可出现一定程度的鼻塞,这种情况及时做相应处理即可。

  主观原因: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不可忽视,在临床工作中有时可能会遇到个别手术后发生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在手术恢复后仍感觉有鼻塞、头痛、嗅觉减退、鼻腔干燥不适等,但通过鼻内镜检查、鼻窦CT、MRI、鼻阻力计以及鼻声发射等检查后,并无明显异常,以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出现矛盾纠结为其特征,即所谓的“主观性鼻塞”。这部分患者还常伴有焦虑、抑郁、强迫、烦躁、多动等精神心理异常,或反复诉说自己的病情,不容医生插话,有多家医院就诊的经历,并强烈要求再次手术,甚至把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及不顺等负面情绪以躯体形式归结于鼻部的不适。对于这样的患者,医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解释和安慰,不可轻易再次手术。

  链  接

  如何预防主观性鼻塞

  1.患者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值。医生除了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外,还要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家庭生活以及工作环境等。

  2.如果需要手术,一定要到专科医院或找专科医师,技术水平和医疗条件很重要。

  3.医生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即使有客观的手术指征,但患者无明显不适,也不考虑手术治疗。

  4.对于精神心理作用明显的患者,医生要在术前进行心理评估。对于既有精神心理因素又有鼻部结构异常的患者,应在其精神方面疾病治愈或稳定后方可考虑手术治疗。

  5.出现了主观性鼻塞的患者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转移注意力,淡化“不适”感觉。要消除不良情绪,调整好心态。正确应对各种压力,甩掉思想包袱。

  只有多管齐下,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可获得理想疗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首儿所新增4种专病门诊

上一篇:

面部神经疾病发病突然 春季吹风莫忽视风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