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说加拿大卫生部和环境部联合对外宣布,经近期的评估表明,双酚A会对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的神经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正式将化学品双酚A列为危险物质。同时宣布,禁止进口和使用含双酚A成分的聚碳酸酯塑料的产品,如婴儿奶瓶等。那么,双酚A究竟对人体(特别是对儿童)有什么危害呢?请看专家为您介绍——
尽管美国FDA与欧盟食品安全局近期均对双酚A的健康风险进行了明确的评估,认为双酚A不会对人构成危害,但这仍不足以消除公众的忧虑。
要想说明双酚A究竟能否产生健康危害,还要先从双酚A是何物说起。
什么是双酚A
双酚A又名二酚基丙烷,简称BPA,是一种白色的菱形结晶或粉末状、微带苯酚气味的可燃性物质。双酚A通常被用做制造聚碳酸酯、环氧树脂及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塑料的添加剂。用这类塑料制成的生活用品包括婴儿奶瓶、食品罐内衬、光碟、眼镜片、牙科密封剂和数百种家用品,是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物质。已有研究表明,经检测,在90%的人体内都能检测到双酚A及其代谢产物。因此,其安全性问题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公众的关注。
争论不休的双酚A安全问题
由于对双酚A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后所得出的结果出入很大,因此很久以来,学术界就对双酚A的安全问题存在着争论。
最初的实验表明,双酚A有毒,长时间接触较高浓度的双酚A粉末可破坏实验动物的肝、肾功能,还会抑制红细胞的生长。但人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不会出现类似接触剂量,因此不足为虑。
但由于双酚A可在人体内转变成弱雌激素,因此西方学者将研究的关注点集中于它是否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如生殖功能)与性别平衡产生危害。有人怀疑,双酚A进入婴幼儿体内之后会引起基因突变,甚至引起女孩性早熟,导致其生育能力下降,并有诱发精神紊乱、增加患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的风险。但这类风险评估需要复杂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因此尚未得出能让大家公认的结论。
例如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在近期以猴子为对象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双酚A与猴子大脑功能失常和情绪紊乱有关。而另一顶研究报告则称,摄入量为每日5mg/kg时,双酚A对两代老鼠后代的生殖和内分泌系统并未产生不良影响。《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报告说,研究人员对近1500名成年人进行了尿样调查,将尿中双酚A水平较高者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发现双酚A水平较高者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了两倍,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一倍。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此前的对人的脂肪组织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按标准使用 安全有保障
以上实验研究说明,尽管研究人员对双酚A是否有害的问题争执不下,但查阅他们的研究报告后,人们就不难发现这些研究有两个共同点:
1.一致认为仍需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成熟而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
2.一致认为双酚A对成年人身体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即使加拿大已宣布含双酚A成分产品进口的禁令,但还是留有余地,称“这并不表示加国政府立刻禁止或限制所有含双酚A成分的产品,硬胶循环再用水瓶、塑料餐具和其他食品容器仍可使用”。或许这可以理解为加拿大政府对双酚A禁令是来自于“宁肯信其有(即双酚A具有健康危害),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目前多数国家仍坚持按标准应用的科学态度,即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TDI)为0.01mg/kg。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相关规定为:碳酸酯树脂和成型品中酚的溶出量不大于0.05 mg/kg。美国规定的最大可接受剂量或参考剂量也是0.05mg/kg。
按以上标准剂量计算,在任何情况下,人们因食品包装内层双酚A发生迁移而摄入的双酚A量都远远小于每日可耐受摄入量。由此可见,人们的担心是可以解除的。
中毒控制中心热线咨询电话:010-8313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