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朱 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近日成功抢救一名输液时发生药物严重过敏的患儿。医生呼吁,输液时,医护人员、家属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反应,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实施抢救。
12月4日晚,瑞金医院儿科病房成功抢救一例严重的输液过敏反应病例。患儿为12岁的淋巴瘤患者小东,因化疗后骨髓出现抑制,发高烧再次入院接受治疗。当晚8时30分许,护士为其静脉输注抗生素美平仅30秒左右,小东就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护士发现异样后,立即停止了输液,同时呼叫医生抢救。奔跑过来的值班医生肖园发现孩子已出现双眼黑矇、鼻塞、眩晕、哮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血压也只有80/60毫米汞柱。经过抢救,孩子终于转危为安。据悉,小东使用的美平是一种较常用的高级别抗生素,注射前不需要做皮试。此次小东的严重输液药物过敏反应,是特应性体质对药物的一种特殊反应。
肖园介绍,输液的药物过敏反应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以免疫系统和肝肾功能不成熟的儿童多见。输液药物过敏反应分速发和迟发两种,迟发的往往在输液开始15分钟之内发生。小东发生的属于速发过敏反应,在输液开始不足1分钟内出现,一旦没能及时发现、抢救,就可能出现死亡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