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非诚勿扰Ⅱ》一上映就赢得了开门红。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看了影片后关注的不是哪位明星,而是李香山(孙红雷饰)脚上的黑素瘤。影片上映第二日,就有观众到各大医院皮肤科求诊,急切询问自己身上的黑色痦子是不是黑素瘤,会不会变成黑素瘤。
李香山的经历让一些人“对号入座”:身上有黑痣就可能变成黑素瘤,黑素瘤就是不治之症。作为一名专业医生,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绝大多数人身上都长有色素痣(民间称痦子),但与白种人相比,中国人罹患恶性黑素瘤的几率就太低了。
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生率很低,但名气不小,尤其是在皮肤科业内,因为它是人类最恶性的皮肤肿瘤之一。这回经冯小刚导演的演绎,黑素瘤更加恶名远扬了。然而作为皮肤科医生,我很想告诉那些已经罹患黑素瘤的患者以及希望预防黑素瘤的观众,随着医学的发展,皮肤恶性黑素瘤治疗已经有了巨大进步,千万别采取李香山的态度轻易放弃治疗。另外预防黑素瘤要有科学依据,绝不能长了痦子就要切掉。
切黑素瘤无须“扩大化”
黑素瘤多原发于皮肤表面,很容易看到,所以多数黑素瘤被确诊时是早期的,故而治疗效果较好。黑素瘤分为原位黑素瘤和侵袭性黑素瘤。所谓原位,是指肿瘤存在于表皮层,没有深入真皮,所以转移的可能性小,治疗效果好。侵袭性黑素瘤则突破了表皮,突破得越深,转移率和致死率就越高。目前黑素瘤最明确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过去常常盲目地扩大切除,对于手足的黑素瘤还动不动就截肢。研究证明,不是切得越大生存率就越高,对于原位恶性黑素瘤扩大切除1cm即可,对于侵袭深度大于4mm的侵袭性恶性黑素瘤,扩大切除3cm也就足够了。当然,对于有转移风险的侵袭性黑素瘤,最好还要进行前哨淋巴结检查,如发现有转移,就要做淋巴结清扫,术后还可以配合干扰素等生物治疗。
判断黑素瘤的简单方法
临床上诊断黑素瘤有一个简单的ABCD方法。A(asymmetry):不对称;B(Border):边界不清;C(Color):颜色不均匀;D(Diameter):直径大于0.5cm。如果发现皮肤上有这些特征的黑色素痣样皮损,一定要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医院的皮肤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色素性皮损的良恶性,但诊断的金标准还是病理,就是切一小块皮损送到显微镜下检测。病理还能够初步确定肿瘤累及的深度,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如果发现色素痣在短时间内大小有明显变化,有痛痒症状或破溃,一定要及时就诊。
“点痦子”的说法过时了
这里还要指出李香山的一个过时的说法——点痦子。过去,去除色素痣多采用冷冻、CO2激光或化学药物烧灼等方法,这是点痦子说法的来源。目前认为这些方法不是色素痣的最佳治疗方法,甚至还存在一定风险。原因一是多数色素痣累及真皮层,治疗必须突破真皮乳头层,激光、冷冻等方法会造成开放性创伤,很容易形成瘢痕。二是使用激光、冷冻等治疗方法可破坏痣细胞巢,让色素痣颜色越变越浅。但是肉眼见不到颜色并不意味着痣细胞巢消失,故而这些方法常常治疗不彻底,色素痣易复发。三是如果对复发性色素痣反复进行激光冷冻治疗,而痣细胞巢又未彻底除净,这种刺激就会大大增加色素痣恶变的几率。最后,点痦子的各种方法会破坏组织,无法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因此,色素痣如果需要治疗,首选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能够切净色素痣,减张缝合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切下的标本还可以送病理检查,以便与色素型基底细胞癌、恶性黑素瘤、附属器恶性肿瘤等鉴别诊断。
链接
什么样的色素痣该切除
中国人几乎人人身上都有色素痣,有些从小就有,有些是成年以后才出现的。有些色素痣与皮肤表面相平,有些色素痣隆起,甚至有毛发生长。是不是如李香山所言“痦子一定都要点?”答案不是这样的。无论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色素痣,绝大多数都是安全的。中国人发生在手足部位的黑素瘤较为多见,如果考虑到反复刺激有可能造成色素痣恶变,可以将手足着力摩擦部位的色素痣积极切掉。其他易摩擦刺激部位的色素痣,如男性胡须区域、腰带或胸衣摩擦刺激部位的色素痣也应该进行预防性切除。另外,对于较大的先天性色素痣,也要考虑择期预防切除。
很多人对色素痣焦虑过度,恨不得把身上所有的色素痣都去掉。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不必要的切除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而且新色素痣的出现很常见,可谓切不胜切。当然,如果患者自己拿不准色素痣该不该切,建议体检时找皮肤科医生把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