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皮肤发黄要警惕1种癌

2018-12-11 19:35:31浏览:60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 刘超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第一届逸仙胆道外科高峰论坛上获悉:在我国,肝门部胆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 刘超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第一届逸仙胆道外科高峰论坛上获悉:在我国,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由于其病变解剖部位特殊,起病隐匿进展快,确诊时肝脏功能多受到严重损害等特点,是肝胆外科医生的拦路虎。国内外专家都认为,预防此病的发生和定期体检更重要,且由于此病容易误诊为胆管结石,一旦市民发现有黄疸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等)且不断加深,同时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样大便时,一定要警惕胆管癌是否缠上身,此时建议做腹部B超或CT检查,排除胆管是否有癌变。   95%病人以黄疸就诊容易误诊为肝炎   刘超教授介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梗阻性黄疸,且多为无痛性黄疸,95%以上的病人均以黄疸就诊。黄疸通常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样大便。但患者出现黄疸之前一段时间内可有上腹部隐痛不适、厌油腻、乏力、纳差、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黄疸出现这些症状变得更加明显,而这些症状跟肝炎非常相似,所以看病时很容易被误诊为肝炎或漏诊。   同时,有少数病人可上腹痛、发热、畏寒、黄疸等胆管炎表现,也容易误诊为胆管结石,有部分病人可以合并胆管结石。此时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检查,看看肝内胆管是否存在癌变。   另外,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尤其是显著升高,也提示可能是肝门部胆管癌。   胆管癌的高发人群   刘超教授指出,由于胆管癌的发现不容易,大多数患者确诊并治疗时常常是疾病的中晚期。所以,胆管结石、肝吸虫以及丙肝病毒感染均是胆管癌的诱因,而这三种疾病在南方又十分常见,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警惕胆管癌的发生。   此外,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及饮酒者患胆管癌的危险性升高。胆管癌的发生还可能与职业、生活环境的恶化有关。职业研究表明,橡胶制造、金属冶炼、木棉生产、石油化工等职业患胆管癌概率较高;一些化学物质的接触(如联苯胺、亚硝胺、某些农药等)、药物的使用(如异烟肼、甲基多巴、口服避孕药等)都可能诱发胆管癌。   据了解,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首先是针对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其次才是治疗肿瘤本身,因为胆道梗阻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及胆道感染是患者最早死因。手术切除肿瘤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因为在清除肿瘤的同时又解除了胆道梗阻;当肿瘤无法切除时,单纯胆道引流也是积极治疗方法,它虽不能根治肿瘤,但可延长生存期;传统的放化疗对肝门部胆管癌效果差,很少单独应用,而是应用于手术切除后或胆道引流后的辅助治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痤疮应该怎么用药

上一篇:

夏天去海边游玩如何防晒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