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njian.jkb.com.cn/files/image/2015/1204/20151204102346751.jpg)
槟榔是一级致癌物 资料发现IARC(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在2003年8月7日特别刊物第85卷中,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此结论令医学界长期以来对嚼食槟榔与致癌之间因果关系的怀疑得到了明显的确认。 而早在 1985年,IARC进行的一项评估认定,咀嚼槟榔制品和烟草对人体有致癌作用。2003年,IARC所作评估则进一步得出结论,认定咀嚼槟榔制品,即使并不同时咀嚼烟草,也还是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台湾口腔癌因槟榔高发? 世卫组织癌症研究中心曾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的口腔癌可能源于嚼槟榔,并把我国台湾和印度并列为因好吃槟榔引发口腔癌的流行地区。 “但因为癌症的诱发因素是复杂的,槟榔与口腔癌之间是否有直接关系,目前医学界尚无定论。”北京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主任关晓兵对记者说。 现在针对嚼槟榔诱发口腔癌最主流的说法是,槟榔最普遍的吃法是槟榔加荖花和石灰同吃,槟榔中含大量的槟榔素(其具有细胞毒性及基因毒性),荖花中含有较多公认的致癌物质黄樟素,黄樟素在人体内会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导致口腔黏膜发生病变,槟榔加荖花相当于在致癌物中加上促癌物。 而且,在嚼槟榔过程中,口腔黏膜会和槟榔中所含的生物碱及多种亚硝基胺化合物发生反应,亚硝基胺化合物已被认为是引起口腔黏膜病变的一种基本因子,口腔黏膜长期处在此种环境下,会使口腔黏膜病变导致纤维化,从而引发口腔癌。 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口腔卫生,尽量戒除烟酒、不戴修补不好的假牙、调磨牙齿残根或磨耗锐利的牙尖,并及时治疗口腔慢性炎症等,将口腔癌防患于未然。 相关阅读 如何识别口腔癌?查看五症状 解放军二炮总医院口腔科主任法永红提醒说,口腔如出现以下五个症状,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颜色改变: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