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经 纬 □
新年伊始,法国的控烟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继去年学校、医院、车站、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禁烟之后,今年餐厅、咖啡馆这些烟民的最后领地也成为吸烟禁区,此举被称为当今法国的一场“革命”。法国控烟工作何以在短短的时间里成绩斐然?他们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首先,控烟工作起点高、声势大。烟草在法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法国烟民众多,全国6000万人口中烟民就达1350万,其“势力”可见一斑。法国开展控烟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完全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2003年,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宣布“向烟草宣战”之后便亮出杀手锏:加大烟草附加税,香烟价格提高50%。此举收效显著,烟民明显减少。去年学校、医院、车站、办公室等场所实施禁烟首战告捷,今年趁热打铁,禁烟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
其次,准备充分,不打无把握之仗。法国禁烟决非一帆风顺。法国人吸烟历史悠久,英文香烟一词就源于法文;尼古丁一词也来自16世纪法国一名外交官的名字,是他将烟草从葡萄牙引入法国。吸烟作为浪漫的法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烟民们对禁烟普遍表示“忍无可忍”,况且法国人爱抗议的传统全球闻名,动辄抗议、示威,有的还相当强烈。对此,政府耐心听取民意,在禁令颁布前让民意有充分表达的自由。在全体公民中,烟民的意愿毕竟只是一小部分,法国民意测验表明,66%的公民支持禁烟,这就使政府有了足够的底气颁布禁烟令。尽管如此,政府依然给足了烟民面子,将禁令一延再延,直至今年1月1日,才正式实施。
再次,配套措施齐全,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法国在出动18万名“香烟警察”巡逻监督、严格执法的同时,包括戒烟门诊、咨询热线在内的各种配套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确保禁烟决不流产。去年,法国政府下拨1亿欧元专款用于戒烟项目,使烟民在戒烟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正面的鼓励和支持。
第四,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真正的民主体现在法律的制定、执行和服从的全过程,这是最根本的一条经验。经过充分的民意表达之后,一旦法律出台,执法与服从便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尽管一时还会有不少烟民表示“很不自由”,但他们绝不会采取不合作或抵抗的方式来拒绝法律,而是一丝不苟地去遵守。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一旦被逮个正着,绝无二话,最低也要罚款68欧元。一项法令的颁布、实施与严格执行,和公民的服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没有执行和服从,法令和法律便等于零——这应该就是一个成熟的法制国家的品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