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分别于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控烟研讨会上,专家们在重申了吸烟的种种危害后,一致表示:医生群体要做控烟先锋——不仅自己不吸烟,还要运用专业知识指导烟民戒烟。
抽样调查 男医生吸烟率40%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主任肖丹研究员: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主要是尼古丁依赖导致的。目前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帮助吸烟者解决生理依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戒烟药一共有3类7种,第一种是尼古丁替代疗法,国际上有5类,国内目前只有贴片;第二类叫盐酸安非他酮;第三类是伐尼克兰。另外,可以使用一些行为疗法、心理治疗来克服吸烟者的烟瘾和心理依赖。
2004年, 6个城市的大医院调查了3600多名医生,吸烟率高达40%,以男医生为主。
我们正在推进无烟医院的建设,还有专门针对医生的戒烟计划。今年4月启动了一项在中国6个医院针对医生进行戒烟治疗的行动,入选的对象都是医生,目的是让他们戒掉烟,以后再帮助患者戒烟。
通过对医生的戒烟宣传以及培训,目前在中国至少有100多家戒烟门诊。
临床医生参与控烟,意义非常重大。国外研究显示,医生即使只告诉患者,你必须戒烟,只是一句话,就可以使戒烟成功率提高2%。这个数字可能很小,但小治疗、大效果。中国有3.5亿烟民,如果2%的吸烟者因为医生的一句话就把烟戒掉了,就意味着700万的烟民可以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与死亡。这是值得推广的一件事情。
明年我们计划在全国20个城市搞巡讲活动,主要对象是医生。让医生真正在临床工作中把戒烟整合进去。
戒烟成功 70%归功于医生指导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辰教授:接受正规医生的指导和治疗,可以使戒烟的成功率至少翻一番。
尽管几乎每个烟民都了解吸烟有害健康,但戒烟对大多数人而言始终是个巨大挑战。事实上,尼古丁的成瘾性不亚于海洛因、可卡因。由于上面两方面的因素,吸烟多年的烟民选择“干戒”(即只凭个人意志,不求助于医生或药物),1年内保持成功戒烟的比例只有3%。
和治疗其他疾病一样,要想治好烟草依赖这种疾病,最好还是去医院寻求专业帮助。研究表明,戒烟成功的病例中,大约有70%要归功于医生的帮助。通过联合心理、行为以及药物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戒断症状,大大降低复吸率。北京朝阳医院1996年开设了全国第一家戒烟门诊,呼吸科和其他科室也都加入进来。随着新的药物上市,中国医生可以使用更多的方法帮助烟民戒烟。我们不单纯做劝戒,对于暂时没有意愿戒烟的朋友,可以先进行检查,看看身体状况如何。已经是高危人群要坚持劝解、随访,达到戒烟的目的。
伐尼克兰发明者、美国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化学研究员柯卓生博士:我请大家分享一位医生朋友的故事。他在美国热心帮助戒烟者。他强调,这是能帮助病人提高健康水平做的最大事情。“如果你不戒烟,我就拒绝再做你的医生。”他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成功率达到了90%。
如果要让患者戒烟,我们首先要强调医生在中间要发挥一定作用。其次患者自身要有戒烟的意愿。然后我们要向公众宣传吸烟是一种疾病,吸烟会导致很多的慢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应该开展更多这方面的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到了这一点。
控烟宣传 医生要大张旗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白春学教授:怎样宣传戒烟才能被认同?我想吸烟对人体的危害要由专家去宣传,宣传覆盖面还得达到一定程度。
原先我对控烟不很感兴趣,因为我自己不吸烟。后来我看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外科医生到退休时做总结讲了一句心里话,说一辈子做手术救的人都没有一次讲座救的人多。你做手术三四十年,能做多少台?能救多少人?但通过一次讲座,可以传达到千家万户。
上海市从今年4月26日到现在,已经建立了58家兼职控烟门诊,每个医院呼吸科都有兼职的一到两名控烟医生。明年我们会做到病房。中山医院招聘医生的时候,吸烟者不要。既然医生向病人宣传吸烟有害,医生吸烟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肯定是做不好的。 (王玲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