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D是慢性肾脏损害的一个统称,是由很多疾病组成的。社区医生可根据各种疾病的特征进行初步判断,初步回答每个疑似肾脏病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将病人转诊到上级医院的肾脏专科进行确诊、筛查病因和确立治疗方案。
“我的原发病是什么?”
大多数患者都有原发病,因此必须先排除引起肾小球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1.肾小球疾患。常见的引起继发性肾小球损害的全身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糖尿病肾病、类淀粉样变、感染性心内膜炎、肝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异常蛋白血症、遗传性肾炎等。
2.典型的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常见基础性疾病有慢性肾盂肾炎、反流性肾脏病、肾乳头坏死、止痛药肾脏病、重金属中毒、尿酸性肾脏病、高钙血症肾脏病、低钾血症肾脏病等。
3.肾小管功能障碍。其特征为:
△轻度蛋白尿、白细胞尿,偶有白细胞管型。
△肾小管的功能障碍比肾小球严重,表现为肾浓缩功能障碍、肾丢失钠、潴留或丢失钾、高血氯性酸中毒。核素肾动态显像,可见双侧肾功能损害不对称、非对称性疤痕形成和肾盏变形,或伴有单侧肾萎缩。
“我真的是肾脏病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常见肾脏病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肾小球疾患。
其特征是:
△有较显著的蛋白尿,常>1.5g/24h。
△有肉眼或镜下可见的血尿。当蛋白尿>3.5g/24h或有肾小球性血尿时,就可以肯定患者得的是肾小球疾病。
第二类:肾小管、间质疾患。
其特征是:
△蛋白尿为轻度,<1.5g/24h。
△尿沉渣检查仅有白细胞。
“我的肾功能损害到了什么程度?”
用下面的公式可以简单估算肾功能:ml/min/1.73m2=[(140-年龄)×体重(kg)×(0.85女性)] / [0.814×Scr(umol/L)]。
以往判断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方法是检测24小时肌酐清除率,但这种检测方法受尿液收集、尿肌酐测定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准确率不高;在肾功能下降后,也不能准确地代表GFR。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出的数值往往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不能预测病人肾脏功能恶化的速度。而经过医护患的共同努力,处在CKD任何一期的肾脏功能都有可能稳定而不发展。
“假如是肾脏病,我属于哪一类?”
回答这个问题需明确肾小球疾患可分为以下几个综合征:
1.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其特征为:
△起病急骤。
△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常有浮肿和高血压。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其特征为:
△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可很快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和浮肿,高血压较轻。
△初发病时,酷似急性重度肾炎,常有迅速发生发展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肾功能迅速恶化,几周到几个月内即发展为尿毒症。
3.无症状的蛋白尿、血尿。其特征为:
△没有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有轻~中度蛋白尿(常<2.5g/24h)
△有血尿。
注意:患者可表现为单独蛋白尿、单独血尿或蛋白尿和血尿。
4.肾病综合征。其特征为:
△大量蛋白尿,>3.5g/24h。
△低蛋白血症,<30g/L(3g/d1)。
△有明显的水肿和血胆固醇等脂质升高。
5.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其特征为:
△多有较长期的高血压、水肿。
△有蛋白尿、管型尿及小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肾功能有轻度损害,并缓慢地不停顿地进行,双肾对称地缩小,到晚期可发生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