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教授 孙雪峰
医生有时让患肠道疾病的人检查肾功能,有的病人对此感到疑惑:自己得的是肠道病,为啥要检查肾功能呢?甚至怀疑医院是为了多收费。其实,有些肠道疾病不仅能使肠道发炎,同时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O157:H7亚型大肠杆菌感染是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病因。这种肠道疾病不仅经常导致严重的出血性腹泻和腹部绞痛,还因为细菌毒素可破坏血红细胞,从而使2%~7%的感染者出现溶血和肾功能衰竭,临床上称之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大多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都是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此病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和老人,是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死亡率为3%~5%。少数患者肾功能不能恢复,需要终身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即使经治疗后达到临床痊愈,仍有1/3的患者数年后可出现肾功能障碍。
2. 脱水。某些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可引起严重腹泻,使病人脱水和发生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如不及时补充液体,会发展成肾实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在没有充分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时,过早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往应用过利福平治疗的病人若使用某些含有利福平的治疗肠道感染的药物(如肠炎灵等),还可能因利福平过敏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3. 免疫性肠道疾病。肠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可合并紫癜性肾炎。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可合并肾小球肾炎。如不及时发现肾脏病变,这些病人常在数年后发生肾功能衰竭。
4.以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肾功能不全。部分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往往没有浮肿、腰痛等肾脏疾病的症状,而是以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腹泻为首发症状。此时如未及时检查、诊断肾脏疾病,患者就会错过治疗时机而发展为尿毒症。
为此,对于肠道疾病患者应——
保护肾脏 层层把关
1.对于以腹泻、便血等为临床表现的肠道疾病患者,应常规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普通的尿常规和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检测,不仅检测方法简单,而且在所有基层医院都能开展,医疗费用低,能早期发现肾脏病变。需要注意的是:
①晚期肾脏疾病和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的尿蛋白检查结果可以为阴性,尿沉渣为正常,但晨尿的尿比重低于1.015,尿pH大于6.5,肾功能异常。
②血清肌酐、尿素氮不是反映肾功能的敏感指标。血清肌酐常常在肾功能已丧失50%以上时才开始升高,老年人即使肾功能已经丧失70%,血清肌酐仍可在正常范围。
③单纯的血清尿素氮升高、血清肌酐正常或升高不明显时,常常提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这样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液体。
④对于临床上怀疑肾损伤的患者,应监测其尿量和血清肌酐的动态变化,以利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如果尿量每小时每公斤体重小于0.5毫升并持续6小时,应警惕急性肾损伤;如持续12小时可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如果血清肌酐上升大于0.3mg/dl(26.4umol/l),也可以诊断为急性肾损伤。
2.对于因严重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患者,应积极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在此基础上,方可考虑应用抗生素,如口服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氟哌酸、环丙沙星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因为有些抗生素对于健康人来说是不从肠道吸收的,因而口服这类药物不会引起肾损伤。但对于腹泻病人而言,由于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这类药物就可以通过肠道吸收,因而存在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可能。
3.对于早期诊断为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这样不仅能保护患者的肾功能,而且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和维持内环境平衡,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合并肾脏疾病的肠道疾病患者即使经治疗后达到了临床痊愈的水平,也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肾脏损害,早期治疗,以防发展成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