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抑郁合并心血管疾病十分常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冠脉疾病患者中抑郁患病率约20%,其中心梗后重症抑郁为15%~30%,且有65%至少表现为轻症抑郁;而冠脉搭桥术前超过30%的患者有抑郁。
与较高的发病率相比,其识别率却很低。心梗后的抑郁只有10%被识别,一方面是因为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另一方面抑郁常被视为严重医疗事件如心梗的正常结果,而且大部分无并发症的心梗患者住院时间短,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评价患者的情绪和获得精神科的会诊。目前认为心梗后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患有高血压,女性,社会隔离,急性住院期间医疗并发症,有抑郁病史,首次服用苯二氮类(提示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潜在可能性)。
国外学者进行的平均随访时间10年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是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有关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在重性抑郁中高达4~4.5倍,而在亚综合征性抑郁中也有1.5~2倍。
面对较低的识别率,临床医生如何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甄别出这部分抑郁共病者呢?如何与常见的焦虑区分呢?简单说来,抑郁患者总是对过去的事情后悔,运动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而焦虑患者则总对未来的事情担忧,运动后症状得以改善。下面这个抑郁症状“90秒-4问题询问筛查法”(其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57%~67%)对临床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1.过去几周(或几月)是否感到无精打采、伤感,或对生活的乐趣减少了?
回答“是”为阳性。
2.除了不开心之外,是否比平时更悲观或想哭?
回答“是”为阳性。
3.经常有早醒吗(事实上并不需要那么早醒来)?
回答每月超过1次以上为阳性。
4.近来是否经常想到活着没意思?
回答“经常”或“是”为阳性。
在经过甄别和鉴别诊断后,积极处理的手段通常包括心理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心理行为干预时应尽量了解患者的处理危机方式和抑郁症状的触发点,确定抑郁症状的外部因素有助于减少应激源。应用心理治疗性质的解决方案,利用既存的社会支持或帮助建立支持网络,均有利于改善心梗后抑郁患者的结局。
与此同时,抗抑郁药治疗心血管、抑郁共病患者被证明是有效的。在SADHAT研究中,应用抗抑郁药治疗组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比安慰剂组降低23%。同样值得临床医生注意的是,在治疗抑郁时不应单独使用苯二氮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