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这是一位17岁的高中生,因 为言语不流利(已有6年)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问诊时得知,患者在6年前一次被父亲打骂后就开始发病——张口可发音,而无完整语句,且声音低,无法与人正常交流,遇到陌生人或紧张时症状加重。他的学习成绩也因此日益下降。发病后,患者原来内向的性格更加孤僻、发呆;日常生活自理也愈加懒散,吃饭洗漱常需要家人督促。
患者的父母曾带他去过多家医院,头颅CT、核磁共振、脑电图等多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也无效果,且症状逐渐加重。经专家会诊,拟诊“癔症性躯体障碍”,于是,被收住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
我们根据病情综合分析,给予药物,配合行为训练和心理治疗,20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而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参加集体活动。在家人的帮助下,他的日常生活也逐步能自理。
分 析 所谓“癔症性躯体障碍”,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以及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缺乏相应的机体器质性改变的基础。这种疾病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大多认为,文化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在16~35岁之间,且女性多于男性。
对于癔症的治疗,心理暗示治疗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治疗时,应先疏导患者的怨恨、愤怒、委屈等心理情绪,并要建立起患者对疾病能治好的信念,然后才可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暗示治疗。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家属亲友要理解患者的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不要对他的症状过分关注,不要过分紧张,不要再去激化原先的心理事件;而要采取平静、理解的态度对待,并积极协助医护人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