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闫 龑)8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相关负责人等一行到北京市海淀区调研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记者在调研活动中获悉,为缓解精神病院病床使用率高、周转率低的局面,北京市海淀区尝试模拟家庭式管理精神障碍患者,目前已建立15家采用家庭式管理的社区居住式康复机构。统计显示,此举可大量节约国家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投入。
《海淀区精神卫生工作绿皮书(2013)》显示,精神障碍患者入住采用家庭式管理的社区居住式康复机构,国家年人均投入约为3.2万元,仅占国家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投入的50%左右。《绿皮书》显示,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病床使用率一般保持在120%左右,周转率徘徊在68%~84%,导致部分精神障碍患者住院难。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2008年~2013年共招录237人,流失114人,流失率达48.1%。社区精防工作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专职人员配置达标率仅为23.71%。
为缓解上述问题,北京市海淀区着力打造社区居住式康复机构,采用家庭式管理,由精神障碍康复者与工作人员一同管理患者。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工作人员与入住患者同吃同住同活动,家庭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有值日生、采买记账员和监督员等,每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精神专科医生每周进行1次巡诊。据介绍,此举有助于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