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丽
那些被问到“无语”的时刻
作为医生,不管是在门诊,还是在住院部,我们常常遇到一些这样的情形:患者似乎出现了某些自我功能的严重丧失,既听不懂医生的话,也没有了基本的辨识力。按心理学的说法,就是出现了退行——一种反成熟的心理倒退现象。
这不,李女士刚刚在门诊被诊断为抑郁障碍,我给她开了两种药物,嘱咐她晚上睡前半小时服用,并再三告诉她用法简单,一定要坚持用药等。但患者仿佛没听到似的,反复问道:“医生,您能再告诉我一遍这个要药怎么吃吗?”“医生,你刚才说这个药怎么吃来着?”
“亲爱的,这是你第6遍问我了。你要相信自己是完全可以记住服药方法的,相信自己是有这个能力的。”我一边笑着说,一边不由得琢磨:自己口齿清晰,对方智力正常,怎么就听不懂呢?
类似的情形医务人员经常遇到。一些很简单的事情,譬如,患者需要每晚顿服的药物,需要到某处做的检查,医护人员明明已经说得很清楚,甚至重复N遍了,可患者就是不明白。更让人无语的是:经常在某处的洗手间标牌下面,有人拉着你迫不及待地问:厕所在哪儿?在急症室门前,有人十万火急地问:急诊去哪儿看?在化验室前,有人焦虑万分地问:在哪儿抽血?……
在那一瞬间,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这些人貌似如此“低能”, 他们既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理解医生的话,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医生所交待的事情, 而是向外界反复验证,反复确定。仿佛他们已经变成了母亲怀抱里的婴儿,丧失了自己的执行功能,变得什么事都不能做了,而只有依赖别人;又仿佛一个初入陌生环境的幼儿,需要向大人反复确定才会得以安心。
患者进入医院,在心理上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退行
应用精神动力学的防御机制来解释这类现象,这其实就是退行。心理专家曾奇峰说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也需要被保护,面对大自然经常显现的敌意,以及人际间时时处处呈现的冲突,不设防的心灵无法完整而清晰地存活下去。”就像人的身体会受到免疫系统的保护一样,人的精神世界也有自己的免疫系统,那就是心理防御机制。退行是一种神经症水平的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
在医院这种特殊的场所,退行无处不见。一些患者经历危险的大手术(尤其是心脏手术)之后,虽然手术成功,身体复原,却不愿出院,因为他内心一直处在担心、恐惧之中,而对医院形成了孩子般的依赖。
实际上不管什么原因就医、住院的患者,在心理上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退行。患者进入医院,将整个身体交给了医护人员:视触叩听,全面检查,打针输液……此时,在象征层面,患者已经进入一种接受照料的状态。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被竭尽全力地治疗、被无微不至地关怀、被细心温柔地对待。这时,不仅有来自于身体外部的照顾,还有药物进入身体内部进行的“照顾”,这种从内到外被全心呵护的感觉,让人宛如退行到了母亲的子宫里一般,怡然自得,不需要奋斗,不需要挣扎,暂时放下了现实所有的问题,变得轻松安全。
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退行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调节
退行,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通常,当一个家庭有了第二个孩子时,大孩子会退行到早期阶段,如奶声奶气地说话,开始使用奶瓶甚至尿裤、尿床,以此来对抗竞争父母失败而产生的失望。成人也常有退行现象。生活中常可见到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下或者突发事件时,成人会出现类似幼儿的行为,躺在地上大哭大闹。一个男人感受到了“中年危机”,为了避免与无意识的死亡恐惧相连的焦虑,他可能退行到青年时期,变得任性、轻率、与年轻女性交往等,出现“大叔爱萝莉”的现象。
由此可见,退行是一种被自我用来防止焦虑的防御机制,它使人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那种被照顾和相对安全的环境。
事实上,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想重回到未成熟时代获取满足的时候。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完全可以用退行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调节。比如,一个人在伤心时,像孩子般地号啕大哭;父亲与孩子捉迷藏,像个小孩子一样趴在地上玩。这种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但如果一直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逃避责任,或者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就会成为心理问题。
其实,所有的心理防御机制都存在退行。当时代前进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快,当自我被喧嚣的外界搅得心绪不宁,也许,退行能让我们的灵魂稍事休息。(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