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做事提不起精神,晚上睡觉睡不踏实,时常焦虑不安,许多抑郁症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所面临的这些苦恼,其实是抑郁症残留症状在作怪。在3月14日召开的“辉瑞中枢神经峰会”上,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副主任王刚公布了“中国抑郁焦虑症残留调查现状”的数据。调查显示,超过50%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有抑郁残留症状,超过90%的痊愈患者有至少1个残留症状。
“中国抑郁焦虑症残留现状”调查由王刚教授领衔的团队完成。调查在中国8个城市内的11家医院进行,其中,5家是精神专科医院,6家是设有精神科的综合医院。通过对1500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初步结果显示在经过8~12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仍然有52%的患者具有抑郁残留症状——抑郁发作结束后仍然存在的阈下抑郁症状。王刚介绍说,抑郁残留症状常存在于经过治疗而没有达到痊愈的抑郁症患者中。最常见的残留症状有疲乏、焦虑、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各种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
抑郁症残留症状会给患者带来相当多的危害,在王刚看来,“与无残留症状的患者相比,存在残留症状的患者自杀企图增加,病程更容易转变为慢性。复发的风险显著增加。即使只有轻度的残留症状,其达到下一次抑郁发作的速度比无症状患者快3~5倍多,且残留的症状越多复发的风险越大。同时,患者的自我感受和生活质量更差,常常伴有更严重的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功能的损害,导致更高的医疗花费和更多医疗资源的使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施慎逊教授指出:“每一次抑郁症的反复,都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有研究表明,如果抑郁症发作3次以上,就需要进行长期的抗抑郁治疗。”
造成抑郁症残留的原因是什么?王刚分析,最重要的是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疗程或剂量不充分,另外,生物学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以及性别等也会影响残留症状。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李凌江教授表示,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一般急性期药物治疗的时间是3~4个月,等到症状缓解后还需要继续巩固和维持治疗6~9个月,但实际上很多患者做不到这点,往往过早减药、停药或长时间使用过低剂量。真正按要求接受相关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不到10%。
鉴于残留症状的危害,如何消除抑郁残留症状,成了精神科医生不得不正视的一大问题。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赵靖平教授强调说,“在抗抑郁治疗的同时,医生应对患者是否存在残留症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鼓励医生对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症状评估并使用评估结果,从而提高医生的规范化治疗率,完善疾病管理,最终使患者获益,达到临床治愈。”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强调:“应该重视足剂量、足疗程的原则。抗抑郁药物一般在治疗后两周左右才开始起作用,应服用足够疗程抗抑郁剂。急性期一般治疗时间为6~8周,病人不能刚服药觉得没作用就擅自停药。如果急性期的治疗维持不下来,病情就更容易反复,想要控制病情和再次服药就更困难。”
王刚认为,对于有残留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综合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合并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残留症状的药物治疗策略,主要是根据治疗效果更换药物,针对残留靶症状增效治疗或者药物联合治疗。就心理治疗而言,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尤其是康复期十分重要,能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所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对防治残留症状,预防复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