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忠宏
真实故事:
例1: 18岁女学生高考时因痛经口服10片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结果出现意识模糊、身体极度不适的中毒症状,被迫退出考场,送至医院急救。
例2: 45岁的男性患者因感冒服用克感敏片,每天3次,每次1片,共服了24片。之后出现双下肢明显浮肿及大量尿蛋白而入住肾内科治疗,诊断结果为药源性间质肾炎。
评述:
这两个案例虽然不同,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一是两人服用的都是非处方药,二是两个人用的都是解热镇痛药。
两个实例说明,不恰当的使用非处方药可导致严重的灾难性后果。通常人们受广告或习惯影响,遇到疼痛、发热会想到吃退热或止痛片。而且在许多药品包装上清楚注明“每天3次,每次1~2片”之类的用法,大多数人会照此服用。由于购药时缺乏良好的专业技术指导,人们往往是随意使用。事实上,这类药物有严格的适应症,用药前后必须评价是否该用,是否该继续用。“每天3次,每次1片”不是所有人的用药标准,原则上讲,这只是给专业工作者的参考,并不是你发热或者疼痛不愈就可以继续不加限制地吃下去,更不是病情没有好转就可以随意加大剂量。
疼痛、发热都是非常重要的疾病信号,严格地讲,解热镇痛药只应在“必要时”服用,即临时服用缓解一下不适的症状,不能持续服用。否则会延误、掩盖病情,给正确的治疗带来困难。临床上就有很多病人,因为一味地盲目服用退热药,发生了细菌感染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