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首次在美国,继而在欧洲发现一种蜱传立克次体病,该病曾命名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该病在全美的平均发病率为14/10万,而仅康涅狄格州的发病率就达24/10万~51/10万。2001年研究人员通过DNA分析将其病原确定并重新命名为无形体(Anaplasma),它在分类上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无形体属。2006年10月在我国安徽宣城地区发现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后被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首次证实为无形体病。以后在江苏、湖北、山东、河南等地也相继发现同样病例。无形体病不仅在欧美流行,在中国也时有发生与流行。
无形体病的病原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吞噬细胞内的很小的微生物。这种无形体与一般细菌不同而与病毒类似,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不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存活。这种无形体主要寄生于树林中野鼠、鹿等动物体内。寄生在动物上的蜱类(俗称草爬子)叮咬动物后被感染,感染了无形体的蜱再叮咬偶然进入丛林中的人,人即被感染。
进入人体内的无形体被白细胞吞噬,随血液到肝脾骨髓,无形体在成熟的中性白细胞中繁殖,经7天到14天的潜伏期,人即可发病。病人一般起病急,体温可升高达38℃到40℃。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类似重感冒,也有恶心、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和体征。化验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尿有蛋白。重症患者可有肺炎、肺水肿、呼吸窘迫,甚至会因呼吸衰竭或肾衰而死亡。诊断主要靠在林区被蜱叮咬史,可疑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清学查特异抗体及PCR查核酸。
在林区中这种病常在野生动物中通过蜱传播形成自然疫源地,分布地区与莱姆病类似。人由于旅游、劳动,偶然进入树林被蜱叮咬而感染。流行季节主要是5月到10月,病死率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