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李小平
今年甲流疫苗接种,世界各国都有接种后发生死亡的情况发生。截至目前,全国共报告4例接种后死亡病例。世界卫生组织收到6个国家41例接种后死亡病例的报告。
回顾疫苗接种致死情况 甲流疫苗是2009年研发和开始应用的新药,药物作用和接种风险要等这一事件结束后才能全面统计和展示。回顾以往与疫苗接种有关的死亡病例,可以对接种风险有较为客观的启示。为此,我们对近60年国内医学杂志发表的有关各种疫苗接种后24小时猝死并有全面调查资料的案例进行检索,共有21例报道。其中有接种情况调查和尸体解剖者13例。现简单将13例情况介绍如下:
1.接种疫苗分别为:牛痘、白百破菌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乙肝疫苗。2.接种后死亡时间分别为接种后即刻和数小时内。3.尸体解剖结果提示的死亡原因:过敏性休克、化脓性脑膜炎、克山病进展期、胸腺增生肥大、肥厚性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尸体解剖未见异常,医师给出“婴儿急死”的诊断。
上述每一案例,医师都有资料报告和问题分析。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疫苗自身质量 1976年,美国为了防止猪流感,为4800万人注射了疫苗,有532人得了能导致瘫痪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中25人死亡。而常规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后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生率为1~2/100万,1976年增高至10/100万,疫苗被召回。事后证明是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所致。
接种单位资质风险 接种疫苗要在国家指定的医疗单位进行,接种单位资质包括在发生问题后具备有效的抢救能力。在上述猝死案例中有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因没有抢救条件在单位或转院途中死亡的教训。
接种工作程序规范风险 国内部分猝死病例是因为既往的接种工作没有规范程序,对患有克山病进展期、肥厚性心肌病等急性、重症疾病的患者进行接种后原发疾病加重而猝死。也有因接种后没有观察,在回家途中发生问题死亡的。
“偶合”说法值得推敲 据报道,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免疫防护作用在85%以上,即85%以上接受过疫苗接种的人将会对甲型H1N1流感和部分季节性流感产生抗体而不发病。疫苗的防病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肯定。
如果在免疫预防接种过程中发生了问题,特别是发生死亡案例,应该严格按照程序查找和分析原因并向社会公众客观通报,包括疫苗的质量,疫苗接种组织工作,疫苗注射和受种人机体反应的具体情况等,所有结论都应在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之后才能做出。卫生部报告4例死亡中有3例为“偶合”的说法值得推敲。既然发生了死亡,就应该有疾病和死亡原因的诊断。需要等最终的脏器标本病理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在没有明确前不应该先给出“偶合”说法,也不用要求大家都学习心源性猝死。实际上在以往的尸解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疫苗接种猝死是因为急性肺水肿、喉水肿、缺氧窒息,是肺源性猝死,还有脑炎、急性肾上腺出血等,并非都是心源性猝死。“偶合”只是一种说法,既不是诊断,也不应是结论,既然已做尸检,可以等结果出来后再具体告知。只有将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告知,才会使受种人员明白风险是如何发生和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