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医院骨科教授 史峰军
椎管内硬膜下肿瘤以良性居多,其中室管瘤和神经鞘瘤占51%,神经细胞瘤约占48%,约99%为神经源性肿瘤。瘤体在椎管内处于大部分游离状态,仅1~2根神经纤维与瘤体相连,术中显露肿瘤后稍做分离,即可完整取出。过去,全椎板切除摘出椎管内硬膜下肿瘤一直是广泛应用的方法,疗效也比较确切,但施行此法后存在脊柱不稳、瘢痕粘连、创伤相对较大等问题。
1996~2007年的10余年中,我们应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方法为106名患者成功地摘出了颈、胸、腰段的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术前经核磁共振显示,有1例为畸胎瘤,2例为脂肪瘤,103例为神经源性肿瘤,瘤体大小在11毫米×14毫米至15毫米×32毫米之间。手术当中,在对应肿瘤的节段处,切除半侧椎板、棘突根部和关节突内1/3,视瘤体大小尚可延长上、下部分半侧椎板,与肿瘤上下极平行。当剪开硬膜后,位于脊髓后及后外侧的肿瘤即完全暴露于视野下,可根据其位置采用不同的游离方法。
临床实践表明,采用半椎板入路使106名患者的椎管内肿瘤均顺利切除,手术时间平均为54分钟,出血量平均90毫升。3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每日切口旁局部穿刺抽出漏出液,术后21天愈合。1例脂肪瘤术后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给予留置导尿管,应用皮类固醇激素和神经营养药,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在上述病例中,有8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11年1个月,平均41个月,经核磁共振复查,脊柱手术节段序列正常,无活动时颈、胸、腰部疼痛等脊柱不稳定症状。
这种术式半椎板切除后,脊柱后柱结构大部分完整保留,不破坏脊柱的牢固性,且术后可保持正常的脊柱运动功能,一般不用内固定植骨融合处理。需要指出的是,肿瘤横径超过20毫米或位于椎管内,并突出椎间孔外生长的哑铃形的肿瘤病例,不适于进行半椎板切除术,而仍需做全椎板切除。(衣晓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