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阎作勤
脊柱转移瘤发病增加
脊柱肿瘤是发病率相对比较少的一类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原发性脊柱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有脊索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近年来,由于其他肿瘤治疗效果的提高,病人患肿瘤经有效治疗生存期延长,脊柱转移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增加,远高于原发性肿瘤。据报道,在因癌症死亡的患者尸检中,大约有30%~40%可发现脊柱转移,其中大约50%的转移瘤来源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由于脊柱肿瘤本身的侵袭性生长及其造成的病理性骨折,压迫脊髓,可导致患者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剧烈疼痛、瘫痪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困难重重
脊柱解剖结构的复杂,毗邻脊髓,且肿瘤常与周围重要脏器及大血管粘连,手术切除难度极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高,是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的一个禁区。这使得以前外科手术只能行姑息性切除,但容易导致脊柱后突等畸形,短期内复发。反而加重了病情。目前国内治疗脊柱肿瘤多采取的刮除或逐步咬除方法对受累椎体进行切除,容易导致肿瘤的播散和复发。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由于治疗不恰当、不彻底,而丧失了好的治疗条件,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限大打折扣。
“大块切除”效果更好
最新的理念认为,脊柱肿瘤外科治疗需要对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在肿瘤及其假包膜外进行切除,手术操作尽可能在肿瘤之外的正常组织中进行。但是由于脊椎中间包有重要神经——脊髓,脊柱手术时不可能将整节脊椎完整取下,而必须将环状的脊椎结构打断。如何打开脊椎这个“环”是大块切除手术的关键。日本学者Tomita发展和改进了单一后路全脊椎大块切除术,术中先将受累椎节与前部纵隔器官相分离,注意保护好周围重要组织器官,将受累椎节水平的硬膜和神经根与椎体后壁仔细分离,穿过特制的线锯,由椎间盘水平离断椎体,由后方绕脊髓取出病椎。
脊柱肿瘤大块切除作为脊柱肿瘤外科的重要手术理念被提出和应用。该理念强调将肿瘤作为一个整体切除,操作尽可能在肿瘤之外的正常组织中进行,切除肿瘤及其假包膜。一系列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其术后复发率远低于单纯病灶内切除,肿瘤的治愈率明显上升,病人生存周期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我们医院于2005年引进该技术,并进行了系列改良革新,应用于脊柱肿瘤病人获得成功,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
对医生患者要求较高
脊柱肿瘤大块切除手术对手术医生和手术条件要求非常高,没有经过培训的医生是不能胜任的。因为脊柱周围都是重要血管和结构,单是血管如果处理不好,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生命都难以保证。操作过程中,如果脊柱内的脊髓处理不妥善,手术后瘫痪几率也会增加。更重要的是,如果第一次手术不成功,肿瘤未能够得到彻底切除,肿瘤复发后病情恶化速度加快,病人生存周期缩短,复发的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极大地增加了第二次手术难度,增加手术中的出血量,加重周围损伤,或者使患者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
脊柱肿瘤大块切除手术对病人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原则上这项新技术主要适合于:原发的脊柱肿瘤;转移性肿瘤的病人预计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原发病灶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孤立性转移病灶位于一个或两个相邻的椎体内,身体其他重要器官没有转移病灶,病人的身体条件可以承受大的手术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