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李 晔
一位56岁的女性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麻木感,伴随双下肢行走无力,以右侧为重,麻木范围逐渐向上延伸到双侧大腿根部。患者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下肢静脉曲张综合征。医生给予其活血、中药对症等保守治疗,但患者症状仍加重,近期无法独自站立、行走,二便控制困难。患者来我院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胸椎管狭窄。专科查体显示,患者痉挛步态,T3以下皮肤痛觉减退,鞍区、双侧大腿、小腿、足背、拇指及足底痛觉减退,右侧为重。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侧腹壁反射未引出。双侧膝、踝反射活跃。入院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双下肢不全瘫。入院完善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后路胸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恢复良好。
另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行走无力。他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脑梗死,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患者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双下肢不全瘫。而后在全麻下行后路胸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恢复良好。
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许多基层医院的医生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较多误诊、漏诊情况。胸椎管狭窄症多数病人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首发症状以上行性发展的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无力以及胸背痛、腰背痛为主。随后可出现步态不稳,甚至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僵硬、截瘫等。正因为如此,胸椎管狭窄症早期症状出现时, 很容易与下肢血管病变、腰椎病、颈椎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相混淆。在遇到有上述症状的患者时,应该在门诊完善相关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在定位、定性、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常规应用的诊断程序是:临床表现指引下拍摄X线片,经X线初步筛选后行MRI检查,发现狭窄以后,再在狭窄部位行CT扫描与重建,必要时可辅助肌电图以及血管超声检查。
在诊断方面公认的难点还有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尤其对于多节段、多部位的压迫,或者是合并心脑血管病、颈椎和腰椎等疾患时,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这时往往需要骨科、神经内科、血管科等多科室协作,共同进行诊断,以便及早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