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王圣林 陈仲强
众所周知,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而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PE)的栓子的主要来源。由于大型骨科手术后患者常卧床,肌肉缺少活动,肢体静脉的流速降低;手术创伤、出血等可以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这些均为术后DVT及PE形成的重要因素。预防性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目前被作为术后预防的金标准。目前在我国骨科界,关节置换手术后皮下注射LMWH已经成为常规,此举大大降低了肺栓塞的发生危险及死亡率。而脊柱手术后是否预防性使用药物抗凝,由于顾及到椎管内出血、神经损害等风险,目前国际、国内均存在较大争论,并未形成常规。
反对派:
反对者认为脊柱手术后DVT及PE的发生率较低,预防性抗凝药物不必要,而且会增加椎管内出血的机会。
Uden等回顾了1229位脊柱手术患者,发现DVT者8位(0.0065%),仅一位出现了致死性肺栓塞(几率小于0.1%)。Desbordes等报告了法国的多中心研究(50个医学中心)16656位腰椎手术患者,10351位患者未使用任何抗凝措施,6305位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结果发现,两组的DVT及PE的发生率分别是:未抗凝组DVT 0.609%,PE 0.048%;抗凝组DVT 0.492%,PE 0.095%。 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至于东亚的黄种人,韩国的Lee等2000年在国际顶级脊柱外科杂志Spine(《脊柱》)上发表了前瞻性研究,接受脊柱手术的313位患者中仅有1.3%(4/313)发生了DVT,未出现肺栓塞。其认为由于DVT及PE发生率低,而且药物抗凝存在椎管内出血的风险,所以不必常规进行术后预防性药物抗凝。
支持派:
部分研究者考虑到VTE的高危性和高死亡率,推荐脊柱术后常规皮下注射LMWH。美国的Harris等报告对105位脊柱损伤的患者(其中50位接受了脊柱重建手术)预防性使用LMWH,降低了DVT的发生率,作者称此举并未提高椎管内出血的发生率。而日本的Oda研究显示,110例脊柱手术中17例(15.5%)术后B超发现了无症状的DVT。
我们应该怎么做
Janku等对美国的383名脊柱外科医生(平均每年进行37例择期脊柱手术)进行了问卷调查:21%的医生使用术后预防性药物抗凝,21%的医生仅仅对VTE高危患者使用,而58%的医生由于担心椎管内血肿,故从不使用。在中国的脊柱外科医生中,同样存在这样的分歧。目前还没有类似于关节手术后的抗凝药物使用常规。
关于这一问题,2008年美国胸科协会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指南(第八版)给出了针对白种人的建议:对于不存在危险因素者,不需要进行特别的预防措施;存在一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使用预防性抗凝药物(LMWH)或单纯使用机械预防(弹力袜或间歇气囊压迫装置);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者,建议结合使用抗凝药物及机械预防。但是该指南也指出,由于缺乏前瞻性数据,该建议的可信级别较低。
目前,国人脊柱手术后VTE的发生率尚不清楚,围手术期是否采用预防性药物抗凝尚存在争论,所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在目前我国的医疗条件下,脊柱外科医师可以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实行机械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弹力袜、间歇气囊压迫设备、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