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秋冬季,很多人都出现口干舌燥的症状。其实,干燥的不仅仅是口舌,人体肠道黏膜、口鼻腔黏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中医认为,燥为秋天的主气,因气候干燥而致病,其特点是燥邪干枯,易伤津液,而致口干、唇干、咽干、鼻干、干咳、皮肤和黏膜干燥。因此,秋天养生重点是防秋燥、润秋燥,以养阴津、补水液为重点。通过滋阴补水,既可补充夏季出汗多而消耗的阴液,又可消除秋天气燥对人体的侵袭。而此时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忽略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最容易诱发的就是便秘和肛肠疾病。
对于便秘和肛肠疾病,人们往往重治疗,轻预防。治疗便秘除了服用润肠通便的药物外,最重要的就是合理饮食和规律作息。
1.学会喝水。秋季要足量喝水,经常喝水,其中温开水最适合人体生理的需要,淡茶水、菊花水也能滋润秋燥。
2.多吃果蔬。蔬菜、水果对于润燥很重要,其中黄瓜、秋藕、梨营养丰富,含水量高,是滋养润燥佳品。
3.湿度适宜。人体感觉舒适的最佳相对湿度是40%~70%,过低或过高都对人体健康不利。如果室内湿度过低,皮肤和黏膜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鼻出血,以及大便干燥而引起肛门疾患,如痔疮出血、肛裂、血栓、痔疮嵌顿等。一般来说,室内相对湿度不宜超过80%,下限不应低于30%。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秋冬季便秘的发生率较夏季会增加30%左右。
另外,穴位按摩对于防治便秘和肛肠疾病也非常有效。支沟穴(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可以防治便秘。如果再配合章门(侧腹部,第11肋游离段下方)、照海(足内侧缘,内踝尖下方的凹陷处)、太白穴(足大拇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按摩,治疗便秘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