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有很多种类。椎间盘源性腰痛就是指腰痛的根源在椎间盘,主要有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纤维环内破裂症、椎间盘终板无菌性炎症、椎间盘结核、椎间盘炎等。以下分别讨论。
椎间盘突出 无症不必治
椎间盘突出症,请注意这里的“症”字。有了“症”就是有临床症状与体征。如果没有“症”,只是在CT或MR影像上显示椎间盘突出,在图像上突出的程度有膨出、突出、脱垂、游离四种,此时不必治疗,做好预防即可。应该明确,我们是治疗病人,不是治疗图片。
椎间盘突出症常有腰痛、腿痛的症状。腰痛是椎间盘源性的,而腿痛大部分是相应突出的神经根受到压迫或炎症因子刺激而成。实际上,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包括:腰腿痛并存、腰痛为主腿痛轻微或缺如、腿痛为主腰痛轻微或缺如这三大类。
纤维环破裂 “揪出”责任椎间盘
而腰痛的另一大元凶——椎间盘纤维环内破裂症(IDD)最近人们对它的认识才比较清楚。在MR广泛应用之前少有临床认识。在MR图像上观察到退变的椎间盘(俗称黑间盘)上会出现一高信号的裂纹样的征象。这种病人往往有明显、顽固的腰痛。
在诊断该病症方面,并不是MR有这种内破裂症加上病人有腰痛就可以。因为和椎间盘突出症一样,有内破裂症不一定是腰痛的责任椎间盘。要确认IDD还必须进行椎间盘造影。在造影中如能诱发病人平时的腰痛症状,造影图像又证实了内破裂的存在,我们才可以说找到腰痛的责任椎间盘了。另外,由于造影有一定的假阳性,所以造影中我们还要有一正常椎间盘作对照,诊断才比较可靠。
椎间盘终板炎 确诊靠椎间盘造影
椎间盘的终板是软骨结构。如果出现椎间盘终板炎,即终板软骨破坏,炎症肉芽组织长入则也可引起病人腰部剧痛。这一病症不好识别,在MR片上可见椎间盘的上沿或下沿凹凸不平。然而,要确诊还是要通过椎间盘造影,程序与椎间盘纤维环内破裂症一样。因为,临床上不少人在MR图片上可见软骨终板破坏而无临床症状。在治疗上与椎间盘纤维环内破裂类似。
结核起病隐匿 避免漏诊
椎间盘结核过去是一个常见病。脊柱结核居骨关节结核发病部位的首位,而脊柱结核最常见的是从椎间盘发病。一般而言,椎间盘结核有骨关节结核的相同临床表现。因此,鉴别诊断也不太难。椎间盘结核多侵犯椎体,或伴有椎旁脓肿形成。困难的是早期诊断,尤其是目前结核发病隐蔽。所以只要椎间隙变窄又有腰痛,就要警惕结核的存在。
椎间盘炎 腰痛顽固剧烈
就椎间盘炎来说,真正细菌性引起的不多,大部分培养不出确定的细菌,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免疫过敏现象。此病多发生在常规椎间盘切除后10~20天之间,也有一部分为原发性。临床表现为剧烈的顽固性腰痛。经用抗菌、激素治疗也不能迅速缓解,常迁延2~3个月或更长时间。实验检查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加快,C过敏蛋白升高。MR示椎间盘间隙变窄,椎间盘上下椎体明显的骨反应带。此病诊断不难,关键要认识该病的特征。
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诊断困难
腰椎小关节磨损,特别是腰4~5和骶1常会产生一种深部的、模糊不清的腰骶旁钝痛,按摩甚至锤打会缓解,病人因此感到舒服与轻松。该病在成年人中多见,然而诊断有一定难度。正位X线片可见小关节的关节透亮线消失。MR或CT检查都有类似发现,而局部又有压痛而无放射痛,这就可以初步诊断为此病。如果局部小关节表面注射1%利多卡因2~3毫升,疼痛消失,那诊断就能基本确定。
这种病痛会急性发作。病人表现为急性腰部剧痛,腰部板硬,转身困难。而直腿抬高试验却为阴性或弱阳性(70度以上)。这种急性小关节错位常误诊为急性椎间盘突出症。
约九成患者不需手术治疗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首选保守治疗,80%~90%以上的病人不需要手术就能缓解症状,甚至恢复工作。保守治疗最重要的是卧床休息,辅以物理治疗,不少病人可不药而愈。对于疼痛严重者,在卧床休息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可以用镇痛消炎药。药物首选也是对胃肠刺激小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外用扶他林凝胶之类的皮肤可吸收的非甾体消炎药。如病情不能控制,才可逐步升级到非甾体消炎药如瑞力芬等。但这一类药对胃肠道有副作用,要配合制酸药同用。只有对疼痛严重而上述治疗无效时才可使用激素、脱水剂或吗啡类药物。
保守治疗还有一法宝就是硬膜外或骶管注射。但必须作为保守治疗的最后手段,而且要麻醉师在手术室施行。药物用曲安柰德或德宝松加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即可。不要夹杂一大堆维生素或中药,否则危险性就会增加。应严格控制7~10天一次。三次无效就放弃,不要过短过快重复。有严重糖尿病或严重高血压者慎用或不用。
保守治疗无效方可启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必须由专科医生进行。对于单纯的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微创治疗,缺乏微创条件的也可以行常规椎间盘切除术。对于急性椎间盘炎,则应进行病灶清除,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若发生腰椎不稳则应植骨融合。没有椎间盘突出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人工椎间盘手术或椎体融合固定术。椎间盘结核诊断一旦确定,就应在抗结核治疗1~2周的基础上取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