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本身特征、感染病毒的基因型以及亚型、药物治疗方案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诸多方面,我国与欧美国家均存在差异与差距。
我国丙肝患者感染的HCV基因型分布情况与欧美地区不同,常为基因1型与2型。基因2型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优于基因1型患者,并可缩短治疗时间。美国肝脏病学会的丙肝指南建议所有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均应检测HCV的基因型。但我国相当一部分医院不具备HCV基因型检测的条件,这就造成了治疗的盲目性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IL28B基因上游1个核苷酸位点的变异,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979860,与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有关。如该位点表现为C/C,则抗病毒疗效较好;而表现为C/T或T/T,则抗病毒疗效下降。同白人以及黑人相比,中国的丙肝患者在该位点更多地表现为C/C,因此抗病毒疗效更佳。另外肥胖可影响抗病毒疗效,欧美国家肥胖患者几率高于中国。上述因素部分决定了中国的丙肝患者实际上是“更容易治疗的患者”。
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在欧美国家的临床试验中证实适用于基因1型患者,尤其是采用“标准方案”疗效欠佳的患者,但这些药物在国内的临床试验尚未开展。对于HCV来说,在基因型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区分基因亚型,中国患者的基因亚型也与欧美国家略有差异。资料表明,在不同基因亚型患者之间,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存在差异。究竟此类药物在中国患者中疗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