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分类诊断有新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科研人员,新近共同完成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从病理学角度将肝硬化分为经典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两类。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欧洲肝病学会的官方刊物——《肝脏病学杂志》上。该研究成果促使2015年第50届欧洲肝病年会提出将肝硬化重新分类,并制定不同诊断标准及治疗决策的提议。 以往,肝硬化通常被学界认为是由慢性肝损伤逐渐进展,历经代偿期并缓慢发展至终末失代偿期的单一类疾病。2013年的一项国外临床研究发现,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存在一类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28天)内疾病恶化,快速进展至多脏器衰竭,3个月死亡率高达40%~50%。这从临床角度对肝硬化进行了重新分类,并由此更新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疾病定义。 此次研究第一次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脏中,证实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存在其特有的病理学特征。研究的病例均来自上海仁济医院肝脏外科。研究人员发现,在因终末期肝病进行肝移植的174名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中,40%的患者肝脏存在该类典型的病理特征。这部分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快速,多脏器衰竭发生率明显升高,存在严重紊乱的免疫学特点,完全符合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核心特征,从而从病理学角度证明了肝硬化患者并非单一疾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