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化人工肝挽救肝衰患者 具备各项生物功能 为肝脏再生赢得时间 本报讯 (特约记者宋 欢 杨建英)11月17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新型人源化生物人工肝,首次应用于治疗肝肿瘤切除术后的肝衰竭,成功挽救了一位肝肿瘤患者的生命。 新型人源化生物人工肝由我国“863”计划资助,中日友好医院娄晋宁教授主持研发,历时12年攻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四川省人民医院参与了临床研究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体外人工小肝脏,短期替代肝脏。”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中心、细胞中心主任黄孝伦介绍,生物人工肝是将捐赠者的肝细胞通过转基因技术多次繁殖制成,其通过新型细胞灌流反应器,在体外替代肝脏机能。 来自四川简阳的王先生今年38岁,因肝部不适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其肝脏有一个12厘米的肿瘤。11月3日,王先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了右半肝。术后第四天,他出现急性肝衰竭症状。“最好的选择是做全肝移植,但急诊状况下要找到新肝脏做移植几乎不可能。”黄孝伦说,经与家属沟通,医院决定采用生物人工肝技术治疗患者,为其肝脏再生赢得时间。从11月7日起,该院采用生物人工肝暂时维护患者的肝功能,待剩余的小部分肝恢复一定肝功能后再取掉生物人工肝,从而使患者度过了最艰难的无肝功时间。目前,患者肝功能已明显好转,各项指标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人源化生物人工肝和以往的人工肝有什么区别?黄孝伦介绍,以往的人工肝其实是一种透析,基本只代替肝脏的解毒功能。人源化人工肝是利用人的肝细胞进行繁殖,有合成蛋白、凝血、降解毒素等肝脏细胞所有的生物功能。“肝脏是可再生的人体器官之一,再生周期为7天~14天,但很多人熬不过这两周。”黄孝伦说,人源化生物人工肝可在关键时期替代肝功能,为患者的肝脏再生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