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60岁要小心前列腺癌 60岁以上为高发人群 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教授叶章群:近十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它已成为我国男性中发病率排名第六位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癌发病的增加与居民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调整,脂肪蛋白质摄入过量等因素有关,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是前列腺癌的高发人群。然而,我国公众对于前列腺癌的认知水平较低,能正确认识到前列腺癌高危因素、自查症状、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案的公众不足三成。 年龄和遗传是主要危险因素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李汉忠:前列腺癌早期不易被发现,患者确诊时常常病情已发展至晚期,主要症状是尿血、尿痛及骨痛。直肠指检(DRE)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早期检测和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健康男性PSA小于4ng/ml,其水平越高,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 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遗传。首先是年龄因素,据统计新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我国超过60岁男性发病率明显增长。其次是遗传因素。兄弟/父亲中有1人患前列腺癌,则其患病风险增加1倍以上;兄弟/父亲中若两人或两人以上患前列腺癌,患病风险会增大5~11倍。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患者通常会比无家族史患者的发病早6~7年。 阶段不同治疗方案有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教授谢立平:随着治疗理念的不断改进,前列腺癌的治疗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注重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高危者(有家庭遗传因素)要时刻盯梢,主动监测,定期进行血清PSA检查、直肠指检及活检。早中期患者(没有其他合并疾病,身体条件可接受手术治疗者)尽量争取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中晚期患者(不能手术、放疗的患者)要争取与瘤和谐共存。内分泌治疗是国内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国际研究显示,雄激素水平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存期可进一步延长。因此,在阻断睾丸、肾上腺激素合成的同时,抑制肿瘤本身合成雄激素,已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思路。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指出,新型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醋酸阿比特龙是内分泌治疗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朱永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