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末春初为多见,约90%发生在6个月~5岁的儿童。
麻疹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口腔、鼻腔与眼部黏膜的分泌物中,通过病人呼吸、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排出体外,悬浮于空气中,即形成麻疹病毒悬浮液,故麻疹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接受过免疫接种者可延长至3~4周。起病时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结膜充血、怕光、眼睑浮肿、精神不振、烦躁啼哭、食欲减退等症状,个别人有呕吐、腹泻现象。
麻疹的特点是发烧3天,出诊3天,退疹3天。皮疹先在发际、耳后、颈部出现,逐渐蔓延到面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皮疹直径为2~5毫米,压之褪色,互相融合成片,但疹间仍可见到正常皮肤。一般皮疹3天左右出全,再过3~4天脱屑,皮疹消退,留下一过性色素沉着。重症麻疹的皮疹可呈出血性改变,出疹时发热可达40℃。麻疹最常见的合并症为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甚至危及生命。麻疹有时需要与药疹相鉴别,药疹患者通常全身中毒症状较麻疹轻,经询问病史有用药史。
预防麻疹,重在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健康人群。麻疹患者应隔离到皮疹出齐后5天。已有接触者应隔离2~3周,并在5日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预防或减轻发病。在麻疹流行季节和地区应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和公共场所活动。家庭和学校及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患者停留过的房间,每次通风应不少于30分钟。
得了麻疹后主要是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烧时宜多饮水,必要时给予退烧剂。饮食应加强营养,吃易消化的食物。
冬春季节如果出现发烧、咳嗽、畏光、流泪、流涕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或儿科就诊,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