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薛 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该提倡多学科的规范化综合治疗,包括应用分子靶向治疗。”本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在该院举办、阿斯利康公司协办的“拥抱晨光、带癌生活”肺癌患者大型公益性教育讲座和咨询活动中这样说。
石远凯介绍,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是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受到过度刺激,促使癌症细胞猛烈生长所致,而酪氨酸激酶是其中很重要的作用点。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直接作用于靶点,可使酪氨酸激酶失去活性,从而阻断体内信息传导通路,抑制癌细胞生长。而传统的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于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伤害。
据了解,目前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仍属于二线用药。今年9月召开的欧洲内科肿瘤学年会上发布的最新亚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IPASS三期研究结果,为这类药品用于腺癌、不吸烟患者等特殊人群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