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肿瘤医院疼痛科主任 王昆
第一阶段 小剂量药物可缓解
在治疗癌痛时,对于患者准确分层是选择合理治疗手段的前提,近年随着治疗技术及手段的更新,对于三阶梯治疗癌痛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从临床角度考虑,癌痛治疗应该按治疗的难易程度划分,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首先部分患者可以通过简单的镇痛药物有效缓解癌痛,如非甾体抗炎药物、阿片类药物等。一般而言,这类患者自行购买止痛药物、或在肿瘤专科医生获得处方。大多数患者是在癌痛的初始阶段,其疼痛程度的改变与肿瘤治疗效果有密切的相关性。按WHO阶梯方案划分,可以归为第一、二阶梯的患者,目前新的观点是及早采用小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控制中度癌痛。
第二阶段 规范治疗才有效
部分患者癌痛的程度逐步加重,需要滴定和调整疼痛治疗方案,采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阿片类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一般而言,此类疼痛患者的疼痛机制更为复杂,部分涉及神经和组织器官的损害。需要接受过癌痛治疗培训的肿瘤科医生治疗,尤其神经源性疼痛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中应在阿片类镇痛药物和辅助药物的平衡中,获得持续有效的镇痛和可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相对而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抗肿瘤治疗获得有效的疼痛缓解。按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划分,可以归类为二、三阶梯的患者。目前新的进展是规范和足量的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后,采用辅助镇痛药物缓解神经源性疼痛、骨转移性疼痛,其中抗抑郁和抗惊厥类药物的研究是重点。一般而言,此类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获得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
第三阶段 疼痛难以有效缓解
最后会有较少的癌痛患者,在接受规范化的癌痛三阶梯镇痛方案后,不能使癌痛有效缓解。表现为副作用不能耐受而疼痛持续存在;患者只有在昏睡状态下无疼痛主诉,清醒则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癌痛;患者反复出现事件性疼痛(如活动、进食、改变体位、大小便时),被动体位,动则痛;持续注射阿片类镇痛药物,用药后疼痛加重;骨转移破坏了骨骼的基本结构,因骨破坏卡压神经、病理性骨折,患者可以表现出急性剧烈疼痛,严重者可以出现疼痛危象;肿瘤侵及神经,破坏了神经的正常结构,尤其是肿瘤侵润至神经丛内,导致剧烈的疼痛和难以描述的不适,如胰腺癌、直肠癌、宫颈癌导致的内脏痛等。
用药止癌痛 有时“力不从心”
随着对癌痛机制的研究和认识进展,镇痛药物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癌痛药物治疗也有其缺陷。维持有效的镇痛药物浓度是产生疗效的基本要素,但有些癌痛存在事件性疼痛或突破性疼痛,补救药物往往滞后于疼痛发生,存在间断性疼痛问题,剧烈的疼痛会导致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顺应性下降。此外,维持血药浓度受到患者对药物吸收、分布、排泄等功能的影响,许多肿瘤晚期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使血药浓度难以保证处于稳定状态。有些癌痛需要大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物,部分患者可能因副作用而停止持续用药。因此,单独采用镇痛药物来面对复杂的癌痛问题,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
如何合理地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如何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处理难治性癌痛,如何更好地平衡治疗与副作用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控制癌痛的同时不延误肿瘤的治疗,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止痛方案 建议及时使用微创
目前,国外学者提出了要规范化治疗癌痛,修改三阶梯治疗方案,中重度癌痛患者要考虑采用微创治疗,如神经阻滞、神经毁损及病灶局部治疗等。其中射频热凝毁损系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射频热凝毁损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射频热凝技术,有选择性地破坏与疼痛相关的神经组织,有效阻断伤害感受向中枢传导,使疼痛缓解。精确的神经毁损需要两个方面的技术保证:其一需要精确的探测和神经定位系统;其二损毁的范围可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射频热凝系统已成为疼痛科必备的治疗设备。
射频热凝毁损系统适合用于各种神经源性疼痛、脊柱小关节疼痛、椎间盘突出及难治性癌痛等。我院先后尝试用此技术治疗了肺癌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癌性脊神经根性痛、术后切开疼痛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及溶骨性破坏引起的骨痛等。尤其肿瘤压迫神经导致的疼痛,采用射频毁损技术,在阻断神经的同时,可以毁损消融神经邻近的肿瘤,获得有效镇痛的目的。对肿瘤破坏了椎管正常结构的患者,射频技术有效避免了注射化学药物毁损时,无法控制药物流向而导致严重并发症的问题。 (李运红 胡 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