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 薇 通讯员 李运红 赵 迎
由于癌症的病因极其复杂多样,大多数肿瘤从病因上预防较困难;而肿瘤的发生发展是渐进的过程,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改善治疗预后的关键。目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医学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等已成为肿瘤早期发现的有效措施。
肿瘤标志物检测 临床运用应有针对性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汪谦教授指出,某些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以分泌特定的化学物质,称为肿瘤标志物。监测血流中这些肿瘤标志物的出现及其变化可以辅助诊断某些特定肿瘤。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肿瘤标志物有18种,某一种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常提示相对应肿瘤的发生,如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的升高提示原发性肝癌的形成,癌胚抗原(CEA)的升高提示患结肠癌的可能,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等。
由于肿瘤标志物往往在肿瘤早期甚至在肿瘤未形成肿块之前就可以被检测到,因此对于高发肿瘤或在肿瘤高发地区,肿瘤标志物检测已被列入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测项目,便于发现很多没有临床症状的早期肿瘤。
北京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张青云教授提示,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运用也应视个人情况有所选择。在临床上提倡运用的主要是AFP、CEA和PSA这三种,针对具有家族遗传史、特定病史的人群,其早期筛查效果比较好。而其他的肿瘤标记物由于敏感性不高,则主要用于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患者可选择其他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避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常规检查如血、尿、便,体液检查包括胃液、十二指肠液、胸腹水,痰液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检查手段。
影像学检查 多种方式结合用
据汪谦教授介绍,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B超、X线片、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对实质性脏器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的诊断依据和可信度不同,临床上通常是先采用简单的B超检查,发现异常时再进一步检查确诊。
天津市肿瘤医院B超室科主任李秀英认为,B超检查可以帮助对一些常见肿瘤做出早期诊断。
肾脏 如患者出现尿血症状但不伴有疼痛,或者腰部酸痛,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较早判断是肾盂、膀胱恶性肿瘤或是肾实质肿瘤。
肝脏 有乙肝病史(或有家族性肝炎病史)的人群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做超声检查,超声可以动态观察肝脏变化,为患者争取最佳手术时间。
当患者出现右下腹痛、食欲减退、消瘦、伴有肝硬化时,应考虑肝癌可能,就诊后应行B超、CT、MRI检查,由于CT及MRI检查具有图像分辨力高,可行动态增强扫描等特点,其效果优于单独B超检查。
胃肠 若患者出现大便带血,黏液便伴有下坠感、大便次数增多,且不伴有疼痛,有可能是直肠癌的临床表现;若出现黑便,贫血且伴有上腹胀满不适或胃区疼痛时,要警惕胃癌的发生;若出现腹部包块,伴或不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可能是肠道恶性肿瘤的表现,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超声结合镜检,不但可以对胃肠道肿瘤进行检查,同时可以对肝脏进行检查,排除有无肝脏或淋巴结转移性肿瘤。
乳腺 女性出现乳腺肿块、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腺皮肤改变、乳房轮廓改变、乳头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及上臂水肿,一定要及时就医,做超声检查。对于这些乳腺疾病,B超检查比乳腺钼靶检查能显示得更清晰,还能鉴别部分肿瘤的良、恶性。因此,35岁以下的女性,可将乳房B超当成首选的普查方法。但40岁以上女性需配合乳腺钼靶检查,效果更佳。
肺部 天津市肿瘤医院放射科主任叶兆祥介绍,当患者出现干咳、胸闷、憋气、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应考虑肺癌的可能,就诊后应行胸部X线检查及CT检查。由于CT为断层检查,没有组织重叠,因而优于X线检查。对于较小的病变,需要行薄层扫描或强化扫描以与良性病变鉴别;对于鉴别困难的病变可以进一步行PET-CT检查,获得功能信息以明确诊断。
泌尿系统 当患者出现血尿、肾区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考虑泌尿系肿瘤,就诊后应行泌尿系造影、B超、CT、MRI及MRU(磁共振造影)检查。泌尿系造影及MRU用于观察肿瘤所致管腔梗阻及受压情况,B超、CT、MRI主要观察肿瘤本身及周围情况,以MRI效果最佳。
汪谦教授提示
由于影像学仪器设备质量的差异以及影像学医生业务水平的高低不同,同样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诊断,因此进一步的检查也是确诊所必需的。
内窥镜检查 直观清晰准确度高
内窥镜是一种任何仪器和设备都无法取代的检查方法。它直观、清晰度高、无创伤,可直接获取病理标本。无论是肿瘤还是炎症,无论是较大的病变还是细微的变化,内窥镜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在内镜的直视下获取病理标本,而不需要经过其他有创的方法,通过对病理学证据的分析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天津市肿瘤医院内镜室主任胡建章提醒患者,一旦出现了如下症状,应立即作相应的内镜检查。
食管 早期食管癌没有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或偶尔的食物下咽哽噎感,进食时胸骨后、心窝部有针刺、烧灼或摩擦样疼痛,与进食无关的食管内异物感,咽部干燥及颈部紧缩感,进食时在食管行经的某一部位有食物停滞感,胸骨后闷胀不适感。这些不适的感觉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数种并存;可持续存在,也可间断发生。患者可对应上述症状进行食管镜检查即可排查。
胃部 早期胃癌表现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不为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当做一般胃病而被忽视,这也是患者就诊过晚的原因之一。所以,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放宽到35岁)稍有上腹部不适,应予筛查。此外,消化不良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经临床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性。对于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及良性胃溃疡等疾病者,更应警惕其演变为胃癌。患者可对应上述症状进行胃镜检查即可排查。
大肠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癌肿的增大与并发症的发生才出现症状,如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块、便血。大肠癌的高危人群通常是:有肠道症状者;大肠癌高发区中老年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者);大肠腺瘤者;大肠癌手术治疗后患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等,对上述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肠镜监测。
肺部 有专家指出,“X线胸片+癌细胞学检查”已被证实对肺癌的早期发现是无效的。低剂量CT及追踪、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则是目前专家寄予很大期望的肺癌早期筛查方法。当患者出现咳嗽、咯血、胸痛、胸闷气短、发热、肿瘤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肺外症状时(如骨关节病变、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等),要提高对这些症状的警觉性,一旦有类似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专家提示
肿瘤检查手段在临床上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无创再有创;腹部检查首选B超;胸部检查首选影像学检查再考虑气管镜。当然也要从经济角度出发,价格实惠者优先。
虽然现代的先进医疗仪器可以更准确地提供诊断依据,但传统的“望、触、叩、听”四大诊断方法仍是肿瘤早期诊断不容忽略的方式。定期体检,在抽血化验、影像或器械检查的基础上,再由医生进行系统的物理学检查,有可能发现很多潜在而无症状的病变,例如腹部体检发现的肝脾肿大、腹部包块,体表检查发现的乳腺、甲状腺肿物或肿大的淋巴结,这些都是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