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世界癌症日全国性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在成都启动。活动期间,中国抗癌协会联合中国数字科技馆共同举办2012年世界癌症日“青稞沙龙”,该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等专家从不同角度为现场观众和广大网民解疑答惑。
姑息治疗并非无奈之举
天津肿瘤医院郝希山教授:掌握癌症治疗的度,在癌症治疗方面至关重要。在抗癌治疗有效阶段,应当进行适当的以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为代表的、以抑制癌细胞生长为目的的抗癌治疗。在癌症早期,上述手段对癌症治疗十分有效,治愈率可达80%~90%,应果断实施,绝不能放弃或拖延治疗。在现阶段,全世界对中晚期癌症,特别是晚期癌症,多采取“减瘤治疗”,且在数月至数年内所有抗癌手段都丧失疗效,真正治愈的还不多。
在肿瘤治疗方面,人们往往用器械的价格是否昂贵、操作是否复杂来判断技术含量,这是个误区。其实,花费少、操作简单、诊疗可靠的,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实际上,姑息治疗之所以与手术、放疗、化疗同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已不被看做“技术含量不高”的落后治疗,因为它舍弃的仅仅是对患者无益甚至有害的一些无效治疗,代之以符合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最大利益的舒适治疗和护理。简单说,姑息治疗就是一种让病人尽可能舒适的对症治疗,鼓励患者带瘤生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非医学的无可奈何之举。
结直肠息肉应及时切除
北京军区总医院刘端祺教授:在大肠癌预防方面,早期发现结直肠息肉就有可能终止癌症的发生。我们已经知道,绝大部分患者的肠癌源自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息肉,只要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并将发现的息肉及时切除,就有可能将肠癌的发病率降至最低。根据筛查的目的和结果,可将结直肠癌筛查分为癌症预防检测和癌症早诊检测。
最理想的筛查为:高敏粪潜血试验每年1次,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1次。也可提供其他结肠癌预防检测,如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10年1次)、CT结肠成像检查(每5年1次),或结直肠癌早诊检测——免疫化学便潜血试验。在年龄上,50~75岁的成年人应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如果筛查结果一直为阴性的75岁以上人群和所有85岁以上人群,可不再进行筛查。
无原因剧烈咳嗽要警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闫天生教授: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一是吸烟,90%以上的肺癌源于主动吸烟或“二手”烟;二是生活环境污染,包括大气、居住环境的空气污染,其中烹调油烟是重要诱发因素;三是职业环境污染,如粉尘、烟雾、煤焦污染等;四是遗传因素,如一个家族几代人都有肺癌,多数为基因遗传;五是精神心理因素,如精神、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六是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患者,肺癌的发生率较高。
据统计,京、沪等8个城市,90%的肺癌发病与以上原因相关。因此,规避高危因素可在很大程度上预防肺癌的发生。
另外,建议每年至少拍一次胸片,如果有条件再做一次胸部CT。同时,对于一些症状一定要警惕,比如刺激性干咳,即无原因的剧烈咳嗽,且大多发生在晚上;如果咳嗽有痰,注意看一下是否痰中有血丝。出现以上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链接
每年的2月4日为“世界癌症日”,由国际抗癌联盟于2000年发起。今年的主题是“共同参与,成就奇迹”。其意有三:第一,呼吁大家齐心合力,通过合理利用专业机构治疗手段、加强国家医疗政策支持、提高国民科普认知性等三种途径,将可防可治的癌症,运用规范化的技术加以防治。第二,继续加强肿瘤防治技术研发,使现在不可防治的疾病最终变得可防可治。第三,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实现到2025年癌症和其他非传播性疾病发病率降低25%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