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女性吸烟或被动吸烟是否更易致癌?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袭著革研究员课题组研究发现,雌二醇对烟草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的致肺癌效应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这一发现首次证实雌激素可促进烟草颗粒物致癌。相关论文《微纳尺度粒子对健康影响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近日在国际期刊《癌症通讯》上发表。
袭著革团队通过分级测定吸烟产生的纳米颗粒及携带的污染物,发现致癌物多环芳烃主要沉积在细颗粒物(PM2.5)和超细颗粒物(PM0.1)上。研究人员在建立的多环芳烃致小鼠肺癌模型上,首次观察到雌二醇对多环芳烃的致肺癌效应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并通过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一种细胞凋亡因子)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实现,首次为雌激素和吸烟(或环境致癌物)导致肺癌具有联合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女性吸烟和被动吸烟更容易导致肺癌,并为此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纳米技术和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袭著革团队还以商品化的15种纳米材料和自然环境中的微纳米空气颗粒物为对象,系统研究其生物毒性效应和机制,包括对细菌、线虫、斑马鱼、小鼠、大鼠及人群不同靶点的损伤效应和作用规律。该研究发现,纳米材料氧化铝可显著促进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的转移,证实经呼吸摄入的纳米粒子能够进入血液,并输送到主要脏器。科研人员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健康风险预测和预警技术。
据介绍,该研究形成的系列成果,为环境标准制定、空气污染防控、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估、烟草国际履约行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李遵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