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王 蕊 王其玲)近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一名60岁的女患者进行了胰腺肿瘤切除手术,手术过程用时不到2个小时,出血量很少。
用达芬奇机器人,只需在患者腹部打4个小孔,把机械手臂放进去,从操作台3D眼镜里望进去,患者腹腔已经是放大20倍的三维影像。郑树森双手掌握操纵杆,用机械手臂找到埋在厚厚脂肪下面的肿瘤。机器人手臂灵巧地找到肿瘤的“根蒂”,一只手臂照明成像,另两只手臂配合,一点点把肿瘤“挖”出来,并完成了切除。随后,靠灵活的机械臂,医生很快对周围进行地毯式清扫。由于机械臂“手指”可以360度旋转,缝合、打结甚至比人的双手更加灵活。
郑树森介绍,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在原来手伸不进去的区域完成转动、挪动、摆动、紧握等动作,尤其在狭窄解剖区域中机械手比人手更灵活;无需开腹,创口仅1厘米左右,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都大大提高。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的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适合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等进行微创手术。近半年来,浙大一院先后派出7组医疗团队赴香港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培训,都已经获得资格证。